今天,我交流的题目是<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几点思>,也可以叫《我理解的现代农业》,在座的有很多在县区工作的同志,也有曾经从事或接触过三农工作的专家,也有在农业部门工作的领导。我交流的只是个人观点,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次学习,我们系统的学习了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到建党一百年,要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目前还有6亿多农民,能否实现小康社会,6亿多农民的小康是关键所在。同时,农业是一个大课题,包括农林水水机和农林牧副渔等多领域和多学科,限于个人的认识水平,我只想谈我所理解的现代农业。
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5000多年的历史也是农耕文化的历史。实际上,农业的出现要早于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大约在8000年前,就有了传统的农业。据考古学讲,中国的古人类的种植业叫做“南稻北黍”,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以种植谷类作物为主。中国有句话,粮食稳则天下安。历史上,凡是粮食丰收的时期,都是政权稳定的时期。凡是天灾人祸的时期,都是政权不稳定甚至王朝更替的时代。可见,粮食生产队伍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说起现代农业,百度上有成百上千的定义。我理解的现代农业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农业必须是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比如说,我们参观了张家港市的永联村,物联网技术生产水稻,把稻米进行深加工,叫做接二。永联村建立了休闲农业,提供给游客和孩子们进行游玩,实现了联三。目前,辽宁省的初级农产品转化率达到30%左右的水平,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初级农产品的转化率要达到80%到90%多的水平,大量的初级农产品要进去到食品和工业品的领域,我们需要提升的空间和潜力很大。二是现代农业要实现商品化和市场话。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绝非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应该是建立在规模化生产前提下的商品化,市场化。
关于现代农业,我有两点思考:
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首先,我认为发展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转型期,但我们对中国经济持续看好的原因有两条,也就是中国未来发展有两个重要引擎。一是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谁控制了制造业,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战略,德国的工业4.0战略,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际上名称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在2010年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绝非强国。在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必将引领中国未来的发展。二是城镇化。中国目前的城镇化率是56%左右,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0%,甚至超过90%的水平,而且也出现了逆城镇化的倾向。发达国家农民占国民人口的2%到3%水平。可见,如果我们的城镇化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需要五亿多农民走出土地,进入大城市和小城镇。城镇化的进程要以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民的收入问题。所以,发展现代农业是大势所趋。
第二,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和社会资本的进入助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不用多讲,在个别地区的局部领域,出现了种什么不敢吃什么,养什么不敢吃什么,加工什么不敢吃什么的现象。另外,社会资本的在逐步进入。有人说,农业是一片蓝海。也有人说,未来50年农业就是过去的房地产业。大家都知道,传统行业和it业的大咖,比如褚橙柳桃潘苹果丁家猪等都进入了农业。马云在布局淘宝村,刘强东的京东在布局农村电商。在农业领域的新希望和温式集团等企业加快了布局。我们辽宁的进村入户工程,已经覆盖了70%左右的行政村。通过进村入户工程,实现了服务农民最后一百米的问题。农民不出村,就可以交水电费,买米买面买油,查询车辆违章等,而且要逐步的实现买全国和卖全国。另外,新益农公司在占有信息高速公路。以后,谁上信息高速公路谁交费,同时,在逐步整合和完善农村的物流。那么,究竟农村的市场有多大?举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是老干妈这个企业。老干妈的创始人陶华碧,老人家今年真好七十岁,二十多岁丈夫去世,拉扯两个孩子从街头摆地摊开始,用了21年时间,生产一个单品老干妈麻辣酱,到2016年,实现了销售额45亿元。另外一个例子,请大家关注中国的主食市场。中国人有吃馒头的习惯,如果每人每天吃一个馒头,这又是多大一个市场,而目前尚没有有控制力的标准化生产的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馒头企业。大家想想,麻辣酱也好,馒头也好,在中国,类似的单品有成千上万,未来的农产品深加工市场何其广阔和光明。
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几个关键要素。
1、土地问题。人和土地关系问题时主要矛盾。土地问题和农业的其他问题是纲举目张的关系,一旦解决了土地问题,将极大的解放生产力,释放生产力。中国历史上管仲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无不把土地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从而进一步解放生产力,释放生产力。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也从安徽小岗村的实践开始,推动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进而改革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但家庭联产承包制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一是农产品的成本高企。我们经常讲,我们的农业生产上遇天花板,下遇地板。国外进口的粮食比我们农民生产的成本都要低,而且农民生产粮食的成本农资和劳动力等价格在逐渐攀升,出现了地板高过天花板的现象。二是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农户只关注自己家生产多少,没人关注农田水利设施谁来建设,怎么建设,这些年来,我们几乎看不到红旗渠精神了。同样,为了追求产量导致过度的农药化肥的使用,造成了土壤的面源污染和板结。下一步怎么办?一是靠三权分置。目前,土地确权进入最后一年,确保承包地四至清晰,进一步把土地所有权、承办权和经营权分置。二是进一步出台土地流转和农村金融等政策和法规。例如,永联村土地集中实现了规模经营。我们盼望上级的政策措施早日出台。
2、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问题。我们到农村,很少能见到年轻人。十年前讲,农村种地的是“3860”部队,现在应该是“3870”部队了。很多偏僻的山村已经成了“空心村”。那么究竟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谁来种地,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告诉我们,由农业科研人员和获得农业生产资格证的职业农民来种地。这些人科学掌握农业生产科学,农民也成为高尚的、有尊严的职业。怎么种地,由农业机械化来种地。由于土地的分散而制约了农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一旦土地集中,中国的农机装备制造业也必然跟随中国制造2025的脚步发展起来。
3、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这是一个生产关系的问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形式是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包括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等。在这些农村经济组织中,我更看好合作社。因为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合作社可以为龙头企业提供合格的初级农产品。企业负责加工,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的种养殖服务。启下,可以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户组织起来,带领小农业面对大市场。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褚橙,褚老80多岁上山生产出励志的橙子。褚橙成功的原因媒体总结出很多条,但我认为最重要一条是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组织农业生产,进一步说,用合作社的形式来组织农业生产。因为褚老老两口都80多岁,不可能一颗一颗种树,一颗一颗管理,关键是用合作社的方式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和统一市场。
4、互联网和大数据实现农业的革命和颠覆。互联网将极大的改变农业。举例来说,有了互联网农业将实现可追溯。未来,我们在超市买一块牛肉,我们可以通过扫码知道这块肉是哪个省的哪个地区的哪个农场生产的那头牛身上的哪块肉,我们也可以知道这头牛的档案,它每天吃什么,跑步不,身体健康状况。大数据也是一场革命。当前,农产品滞销的问题,养殖业的风险问题未来将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得以解决。比如,通过大数据,农民可以知道全国每年每种农产品到底有多少需求,各省大概能需求多少,农业部门将把这些提供给农民,实现生产和市场的平衡。这样,既解决了农民的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解决了消费者面对农产品涨价无能为力的问题。
总之,现代农业是一片蓝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现代农业是弱势的产业,是生命周期比较长的产业,需要有情怀的人来耕耘。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希望大家带着感情来关注三农。
2017.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