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6
辛丑金牛年农历五月廿十八日,公元2021年7月7日,星期三。
第28周。
距离2022年中招仅剩348天。
格言
人的一生,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乐不乐只有自己明白。快乐是一种心情,一种自然,积极向上的心态。在平凡之中寻求快乐,在磨难之中寻求快乐,在曲扦之中需求快乐。
感悟
今天不好好该书,未来就忍受生活的苦。大学里的课堂,城市里的工作,有空调的办公室和别墅,都要去烈日爆晒下的田野要幸福的多。人世间是没有天才的,倘若要说有的活,99%的汗水+1%的勤奋=天才!
老婆上班走了,再休息一会儿,也得去地干活了。
现在,谁都想管住教育。
不让补课,那么多差成绩又有谁来管呢?那么多农村小学都垮了,或正在垮了,谁来管呢?
全县唯一的华侨小学也垮了……各个领导一点也不受影响。纵然,你1000万个农民的子女考不上名牌大学,因为你是农民嘛,王候将相真到是天生的贵“种”了!
地里的庄稼,不浇水,就会旱地的。
我想,教育也应该如此的。
这是一棵小玉米,看看它的根部,扎得多么深啊!
搞教育也是这样的,你不能光看到地面上的和它的果实,没有付出、泥土的默默奉献和根勤劳,你就想获得丰硕的成果,一切都是扯淡!
俺家的秋禾:
领居家的:
专家说,1~7日有中雨,局部有暴雨……今天,7号中午,下得雨呢?
不浇地,全部给你旱死!!!
现在呢?一个专家也没有了!
6847
经历生活
伟大的画家梵高曾说:“实际上我们穿越大地,我们只是经历生活。”面对生活,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起点和终点。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我们作为地球的朝拜者,则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去膜拜它赋予我们的日月和星辰,去膜拜在日月光辉照耀下的自己。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
每个人朝圣之路不同,终点自然不同,因此我们又是彼此的陌生人。生命的朝圣路上,我们即使不相识,但也是同行之友,因为我们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找到我们自己的人生方向与价值在努力、在前进!
6848
当今社会三大流
一、“骗子”越来越多
二、“专家”满天飞
三、孩子们“自残”
6849
如何教才能让学生学会自学语文?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自学的人”。自学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用的一种能力,它是其他任何一种能力所无法代替的。鉴于以上原因,我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了大量的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将几点思考介绍如下:
语文学习,学生普遍感到受益慢,学不学成绩无明显进退。何哉?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学起来费时大收效微。要改变这种状态,必须改换教学的思路,让学生学会学语文,这样老师就会摆脱一课一教,学生也会摆脱无从下手的现状。 语文教学,最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各种阅读的方法,掌握阅读方法后,学生便会无师自通,下面谈几种常见的学习语文的方法。
方法一:快速浏览,提纲挈领,形神兼顾。
如果所读的文章是博览之列,只需了解,无须研究,那么就可以采用快速浏览法。浏览法关键在于胸中有目标,学会提纲挈领。如何才能做到一下抓住关键呢?若读散文要特别注意作者反复吟诵的语句,如读《白杨礼赞》,作者反复吟诵的是“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抓住了此句也就抓住了文章的情感点,咬定它不放,思考赞美的原因,很快就会找到文章的行文思路: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大笔描画高原黄色的地壳与无边的麦田,无边无垠,与天空相接;微风动麦浪生,活的画)——白杨树自身的形态不平凡(力争上游:干、枝、叶、皮,层次清晰)——白杨树所包含的精神不平凡(好女子?伟丈夫!想到,远一点想,连续反问?深化主旨)。这样就会从文章的形式到内容,再到情感一下提挈起来。若读议论文,就要特别关注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如果抓住它不放,顺藤摸瓜就会弄清文章的逻辑顺序,以及所用材料的作用。如读《谈骨气》如果找到中心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顺着这个思路寻找理由,就会发现作者运用孟子的话是从三个角度阐释观点,三个典型事例是从三个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体现了思维的严密性。如果读小说,就要把握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学会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分析,并注意情节变化,人物性格的变化,这样学生就会把握读小说的一般规律,迅速照准坐标,提炼出有效信息。如读说明文,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这样读书既能够做到博览,又能够篇篇有收获,时时有提高。
方法二:边读边思,圈点评画,虚心涵咏。
阅读文章要想真正有大的收获,还要有独立思考和筛选的习惯。读书时除了要按照文体特点有针对性的筛选外,还要学会边读边思,有所发现要及时作出圈点,有了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有了思维的火花及时提笔记录,读过的书要在旁边留下自己思维的轨迹。这样筛选过的文章,抓住关键处细细品味,就能够把薄书读厚。如果自己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就会领悟他的思想。如可以圈点自己认为好的精彩的地方,可以评价作者的思想,可以写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写出自己发现的值得肯定的点。
方法三:反复阅读,品诵结合,不断升华。
以上说的两种读书方法都是就一次性阅读而言,其实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往往是采用多遍读书法。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三遍读书法。第一遍,快速阅读,总体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情感。第二遍,采用评点读书法。即找出文章中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细细揣摩,发现其中的奥妙,以便读出味道。第三遍,品味朗读。在理解了文章的妙处之后,再通过包含真情的朗读、品味,进一步体会文章的妙出。如此由粗到细,逐步升华,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各种读法,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实现开卷有益。
方法四:筛选精要,分类梳理,日积月累。
学生所读之书若是借来的便不能在上面圈画,我们便提倡学生用摘抄读书法,提倡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学生自己读到精彩处时,便指导他们筛选精华部分,按照类别积入自己的知识宝库。或妙词佳句,或成语格言,或精彩片段,或独特构思,或巧妙写法……这样学生的知识财富会越集越多,梳理的能力,积累的习惯自然养成。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之后,教师便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反复习练,学生就会形成自学语文的能力,获得终身收益的本领。
6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