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我自己的故事吧。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是很宽裕,自己又寄养在外婆家,平时是没有零花钱的。偶尔路上捡到一元五毛的都能乐个半天,然后小心翼翼地藏在自己的“藏宝盒”里。所谓的“藏宝盒”也不过是家里久弃不用的一个木盒而已。如果有幸得到点压岁钱,我都会一一捋平放在里面。也许自己从小就有点财迷潜质吧,哈哈。有一天,我“例行检查”藏宝盒时,发现少了三块钱。几番查找下,发现是阿姨打牌时“顺手”拿去找零了。本以为牌局结束阿姨会还给我,可是并没有。我只能腆着脸去要了。对,小孩子也知道向人要钱是会不好意思的行为。第一次沟通,说一会儿就给,但是并没有;第二次,说身边没有零钱了,暗示钱数不多,不要小题大作;第三次,也许是被催得烦了,阿姨踹了我一脚,踢在肚子上,痛了五分钟的样子。
结果就是这样,钱没有要到,得到了一个教训。
后来,过了段日子,阿姨又“顺手”从我的藏宝盒里拿走十块钱用于找零,晚间突然想起来似的跟我提了一次,我笑笑说:“没关系。”十块钱没有再还回来。我也再没有提过。因为我知道,提了会受到教训,而自己应为这样小题大作的想法感到羞耻。
这是发生在我自己身上关于被迫分享的一个故事。虽然不知道它对我的人格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但在距今十多年的今天,我还能清楚地记得这个故事,我自己也很惊讶。
再说说前些天看到的另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
故事是一位妈妈讲述的。一天,亲戚带着孩子来家里做客,这位妈妈盛情款待,宾主尽欢。临走却发生了一点不愉快。亲戚的孩子看上了自家孩子的一个心爱玩具,二话不说准备带走,亲戚说了一句“这是弟弟的玩具,还给弟弟”后,眼睛看向这位妈妈。作为主人,妈妈这时自然得表态了。在征询了自家孩子的意见、孩子不同意的情况下,这位妈妈拒绝了亲戚孩子的要求。同时,主动提出愿意给其买一模一样的玩具来解决问题。谁知,亲戚听她这样说,径直从孩子手里抢下玩具扔回了妈妈手中,并说“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们不稀罕”。再后来,亲戚把这个“小气”妈妈的微信删除了。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觉得,这真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情。的确,事情很小,却也让人啼笑皆非。分享要遵从孩子的意愿,何况还是孩子心仪的东西。这样简单的道理,有些大人不懂,竟还能为此上升到亲戚反目的地步,想来也是可笑。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过一段“孙俪用一个橘子教育孩子做人”的故事,引得许多亲子教育类媒体争相报道。其中提到关于分享,她说:橘子里的果肉分成一瓣一瓣的,那是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如果你手中有一个橘子,那就要分给别人与你一起共享。这样深入浅出地讲事理,正确地教孩子学会分享,比很多父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有心,也有效得多。
写到这里,我想到历史上一个因谦让为人熟知的孩子——孔融,“融四岁,能让梨”,他的谦让是出于自愿的吗?你的孩子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