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孩妈妈、北京国际学校
世界500强外企多年
以色列学习工作三年,居京十年
每年携子居以色列借读一至两个月
操着以色列人一样的希伯来语,游走于中以之间
今天的“全球带娃手记”是一位妈妈讲述了以色列的家长,教育工作者,甚至所有以色列人是如何“纵容”孩子的。
这种“纵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家庭,但我们可以了解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同时学习以色列人对孩子的天性以及人格的尊重。
以色列人对孩子的纵容无处不在,从登上飞机那一刻起,孩子们都能本能探测到这种精神,同时充分、迅速地入乡随俗。
比如在以色列航空的飞机上,会爬的孩子在过道上爬来爬去(安全带灯亮起的时间段会遵从安全规则),不会有人制止。
相反的是,看到小宝宝在过道里爬行,或好奇地扒着扶手瞟一眼人家的屏幕,或仅仅注视着某个让他感兴趣的人,以色列空姐、空嫂们都只会报以微笑,甚至会说一声“חמוד”(cute)。
1、以色列教师:孩子需要顺应天性成长
我接触到的跟教育有关的以色列人,无论学位高低,对孩子的特殊心理都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对多动症儿童。
国内大部分的老师强调的是如何提高和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顺应天性、扬长避短。
以色列朋友A是一位不能再普通的幼儿园老师,只有本科学位,她的班里就有一个3岁的多动症小女孩。
A说:“她生来就是这个样子,你不能人为地把她掰成另外一个样子。”
比如小女孩坐不住,喜欢打扫卫生,A就给她一把小扫帚,她就天天扫帚不离手,每天都把犄角旮旯打扫得干干净净。
比如小女孩连吃饭都转来转去,出于安全的考虑,A曾经试着干涉她,可她说:“我知道,可是我只有这样才吃得更好啊。”
A说:“你瞧,孩子虽然小,可是她比谁都更了解自己。”
朋友B是我家老大的私教老师,本科、研究生都是教育专业。
有一次,我偶然看到她的工作间有好几个各式材料的球,就问她这是干嘛用的。
她说:“有ADHD(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孩子通常第一眼就注意到这些球,上课的时候允许他们把玩这些球,效果会更好。”
她的话让我大开眼界,并暗自佩服,这跟我朴素的日常观察是完全吻合的!
2、以色列人:对孩子保持高度的同理心
犹太文化很喜欢孩子,“ילדים זה שמחה”意思是孩子就是幸福,是天赐的礼物。
普通以色列家庭通常有三、四个孩子,一个以色列人要么为人父母或祖父母,要么有几个兄弟姐妹和几个堂/表兄弟姐妹,普遍对小孩子有特强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这跟一个普通以色列士兵出点儿事就会牵动大部分民众的心,是一样的道理。
在以色列,全民不论男女一律服兵役,所以每家都会有人或有近亲在服兵役,容易产生强烈的感同身受。
日常观察一
我们每次休假都去特拉维夫海边,公共沙滩上有一排供冲洗脚上沙子用的水龙头。
三个孩子喜欢打开一个或几个水龙头,让水一直流着,然后用冲出来的“河床”玩小汽车,在沙滩上修盘山公路、建城堡、修桥、挖隧道等等。
经常这样玩上几个小时,从来不曾有人过来喊一句“太浪费水”了。
如果在中国,不出五分钟肯定会有人前来制止,我这个母亲也会被教育,更多人会在心里评论我的失职。
顺便说一句,以色列极度缺水,农田灌溉用水都是海水淡化处理过的。
比起孩童亲水、爱玩的天性得到满足,浪费的这点水真是微不足道,更何况一个正常孩子不可能连着几天做同一件事情。
日常观察二
今年春节去以色列坐的是海航,飞机上一切中规中矩,可还没进以色列海关,正在排队的时候,我家哥几个就开始撒欢了。
老大驮着老三在地板上骑马,老二在一旁时不时侧面冲过去,力图把老三掀下老大的背,三个人叽叽嘎嘎的!
我喉咙疼了两天,实在没劲儿吼,对爸爸说:“让他们停下来吧,这是公共区域。”
爸爸微笑着把我的话当成了耳边风,旁边排队的以色列人都对我的话也微笑置之。
出了到达大厅,姑姑、爷爷、奶奶照例拿着欢迎气球在入口接机,一家人在机场的咖啡馆落座,这一落座,没有两、三个小时是起不来的。
大厅里有个扫地机器人,还涂上了卡通面部,三个孩子很快跟它玩上了。
一开始老三不敢靠近,因为机器人比他高大、粗壮得多,他远远地握着气球的细杆去试探,几次下来发现了“气球一靠近,机器人就停止”的秘密,然后三个孩子开始跟机器人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跑几步就回头望望,再倒回来逼近……
我预期着有人跳出来制止他们,但没有。
来往的行人反而满脸艳羡,似乎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露出了那种心照不宣的微笑;后来一个路过的警察,他也微笑着绕道走了;旁边的一位老者,见迎面来了几个行色匆匆拉着行李的人,还伸出手护了一下老三的头。
跟机器人玩累了,哥俩坐下来喝起了热巧克力,可老三又瞄上了大厅角落里的饮料自动售卖机,赖在机器旁要买葡萄汁。
我走过去,放了10谢客(以色列货币),输入葡萄汁代码,然后机器就开始了让我眼晕的操作,先是机器手臂夹住葡萄汁,横着运到右边,然后下沉,右行一点进到一个环形小门,像酒店旋转门一样自动打开,终于可以拿到葡萄汁了。
这不像咱们朝阳公园的售卖机,按下饮料前面的小灯,然后微信付钱,饮料就简单粗暴“嘭”地掉了下来。
以色列人把售卖机整这么花,想炫耀会编程吗?还是想钓我们老三这条鱼?
果然老三被吸引了!又指示我买橙汁!我喉咙疼,不想废话,又塞了10谢客的硬币,机器再次开始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
老三还赖着要第三瓶,我说“你刚才说这是最后一次”,然后转身回到咖啡馆,留下他一人在售卖机哼哼唧唧地按按这个键,摸摸那个旋转门。
这二十多分钟,除了有人买饮料,还是没有一人制止他,直到他玩腻为止。
日常观察三
过了两周,我们去Givatayim教育局办事,三个孩子在走廊唧唧喳喳(我嘘他们好几次),在人家办公室坐坐、爬爬。
没有一个人露出嫌恶的脸色,好像天经地义似的,甚至夸孩子“cute”,一个阿姨还送了老三一本绘本。
期间老三站在走廊长椅上,对着墙上一副画用中文评头论足,我“嗯嗯”应着,突然背后一个中年男子笑眯眯地问:“小朋友你叫什么?说的什么语言啊?”
我吓了一跳,赶紧回头看,心虚地以为人家嫌老三话多,谁知道他又夸了一句“你好可爱啊”,后来才了解到这人是副局长。
3、以色列孩子:敢于质疑、挑战权威
说了这么多以色列人对孩子的纵容,那结果是什么呢?我认为结果就是孩子拥有一个尽着天性,自由发展的快乐童年。
昨晚,老二突然对我说:“妈妈,我在以色列好开心啊,感觉好像是一场梦。但我知道这不是梦,因为梦不可能这么长。”
人这一生,如果拥有一个快乐自由尽兴的童年,那其它的素质,比如自尊自信、人格的独立、敢于质疑、挑战权威等等,我觉得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身为中国人,我对敢于质疑、挑战权威感触良多,就拿几天前的一件小事来说。
我邀请老大(九岁半,三年级)的同学到家里包饺子,来了29个同学,加上自己的3个孩子,一共32个孩子,只有我和他们的班主任2个成人。
以色列孩子们各个都爱问问题:
“Ellen,我为什么不能一次性把馅放在每个皮里,然后一个一个包起来?”
“Ellen,看我这个皮擀得很好吧?”
“Ellen,我可以包成帽子这样吗?”
“Ellen,可以不放馅,就这样捏起来吗?”
...
当时我忙得耳朵、眼睛都顾不上了!第一锅饺子煮得差不多的时候,我捞起一个对班主任说:“您尝一下看熟了没有?”
然后奔到包饺子的地方,看了一会儿后回到灶台,正想问老师“熟了吗”的时候,突然钻出来一个小男孩,面带狐疑冲着他亲爱的老师开炮:“你在吃什么零食?”
他特意用的是吃零食的“吃”,言下之意是“背着我们在偷吃”。
而这位深受同学们爱戴的老师,竟然泰然自若地回答“我在尝有没有熟啊”,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
只有我在旁边一边搅动锅里的饺子,一边心里暗自波澜。
家长有规划 孩子有未来
定位
我们是一款国内首个聚焦家庭教育规划的会员制产品。未来春藤专注帮助0-18岁孩子家长做对人生中和教育相关的每一个关键决策,让孩子的成长少走弯路、岔路。
功能
我们提供一系列在线名师课、听书音频、视频直播、知识库、教育情报、导师问答、在线评测、机构点评、达人攻略等一站式会员服务,年费为365 元。
价值
我们联合最好的老师,把未来十年不会变的、家庭教育底层逻辑展示给家长,做家长口袋里的教育智能助手,让全国「4亿家长」成为「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