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浪作者觉得怎么样?
我去观看了后浪,看完之后,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是B站的小up主,主要是文章,第一遍没有太大的感受,因为可能作为一个内容输出者,我没有那么大的被忽视感,也因为只是一个透明的up主,也没有那么多的精神亢奋。
富人与穷人的区别?
无关于知识,眼界,财富,而是试错成本不一样,试错成本低导致道路唯一,对于大多数后浪来说,他们没有选择,年轻人总以为生活是上限,所以挑战极限,但是生活是下限,下限高才是目的,因为穷,承受错误的能力不够,导致感觉不自由和经历不够多,财富差距导致试错成本不一样导致眼界受到限制与对没有找到工作的容忍程度。
后浪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以个例代表群体,那些头部up的生活具备普遍性吗?不具备,因为我现实中朋友的生活与后浪中的生活差距太大,责任与权力对等,你承当了相应的责任,自然你就有要求相应权力的资格,去了疫情,火线入党,你承担了责任,你自然就会好的权力,有些党员与公务员跑了,视为放弃责任,对其处罚与开除党籍就是合理,也合乎社会公平的要求。
内卷是由什么造成?
大多数人的路径依赖,造成某些岗位的严重内卷,大多数人的人生容错率太低,只能走下限最高的路径,即公务员,既然年轻人能从农村考上大学,那么自然要争取上限高的路径。
后浪出的时候没有去看,是在我们群里面经常提到,我就去看了,没有什么感觉,对我的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把他作为一个现象来说说蛮好玩的。
后浪中的生活是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6.5亿的网民月收入不足5000,后浪的生活至少建立在月剩余一万块以上,因为上海的月入一万减去房租,必要开支,剩下的钱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消费生活,在一线城市也不具备普遍性。
作为一个找到了自己喜欢什么的人来说,消费不是必需的,后浪不会激起我的亢奋状态,也不会影响我的消费观,因为我的价值不是通过消费多少东西来实现的,我是通过我的文章实现我的价值,包括给朋友们的建议,对于一些社会套路的总结,这些实际对读者是有帮助的,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历史政治经济类则是满足自己自我定位与喜好,我喜欢历史,还有就是收入低的人老是喜欢思考国家大事。
花钱的时候会有一种满足感,学生多半是一种获得物品的满足感,成年人则是一种自由,我可以花钱,我也不可以,选择权在我,大学非常多的人他们可以通过网贷的资金,决定自己买什么,除了一种满足感之外,还有一种自由感体现,商家是为你服务的一种被需求感。
我的自由感是建立在我决定本周发什么,满足感来源于其他人对我文章的肯定,还有就是读者的一些感谢,读者也可以在评论中提出一些自己下一篇想看什么的要求,作者能力之内,作者都会写,被需求感就是看到一些读者感谢,因为我的文章对于他们生活是有所帮助的。
富人与穷人的区别在于容错率,即富人的孩子不好好学习也能有一个不算太差的生活,穷人的孩子不好好学习下限就非常低了,所以穷人小孩的压力会很大,唯一翻身的路径就是读书学习,就业首选是公务员,大多数人是穷人,他们对于其他路径的承受能力近乎没有,所以会导致疯狂的竞争。
我建议小孩多去学习一些兴趣爱好而不是补习,多去尝试,父母的心态要改变,当小孩在跳拉丁舞,跳的不好的时候,不要想是他不努力,而是我才花多少钱就知道他可能不太适合这方面的爱好,乐观看待事情,是人生的第一技能,不然你会活得很痛苦,这也是一种经历,谈恋爱也是一种经历,人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一个有自己爱好的人往往在生活中的抗压能力比较强,不容易沾染一些坏习惯,爱好也能增加人生下限吧,但是对于中国传统家长制来说孩子走错路不重要,孩子不听话才重要。
正是因为中国父母思维决定了中国许多现象,比如技术人员的廉价,中国大多数父母的想法都是学一门技术,不愁吃喝,导致中国有大量人产生技术倾向,技术人员相对过多,技术人员相对廉价,不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所以导致管理人才的相对稀缺,管理技术的落后,管理技术现在中国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学习,而日本大学有专门的课程学习。
这种思维来源于一种小农思维,你种地技术好,产量高,你自给自足,但是工业产品不是依靠自给自足,需要非常多的人配合,一个工厂就需要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物质供应人员,更何况是现在已经不是一家工厂了,而是一个产业链,技术人才面临可能不是一个厂到另一个厂,而是一个产业链的转移。
这种思维的消失会导致技术人员的相对稀缺,那么待遇就上升,中国的管理人才的增多会加强中国管理技术的专业化与水平技术的提升,更加的高效,对中国是有巨大好处的。
最后又跑题了,我对后浪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什么看法,但是蹭个冷下来的热点还是可以,自由是有代价,代价就是你的钱能支撑脱产生活,最后希望读者都有一个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