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里了解到的草原,是一个神秘又令人向往的地方。凤凰传奇有一首歌就叫《风从草原来》,在通俗又高水平的层次上还原了草原风光。而小学时学过的《敕勒歌》也是讲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但这些作品中的描绘太过静态了,能看到草原上广阔的图景,但是没有激动人心的地方。
而若我想象,给草原来点振奋人心的地方,那就放一匹野马在上面,整个草原的画面便活了。一匹野马,没有缰绳,没有马镫,尾巴一甩,朝着某个方向就撒开蹄子,自由自在的奔向前方,没有人来管制,没有人来约束,它想跑多快就跑多快,它想跑多久就跑多久,它想跑多远就跑多远,是一匹真真正正的野马。而心中想象,难免出了神,这也是不错的景象,虽然不是我亲眼所言,只是在脑海之中还原。
虽然美好,但野马是野马,人类是人类。野马不受约束,它的存在没有目的性,也是说它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而它也没有自我实现的欲望,虽然奔跑起来身上有野性美,但相比较人类的生活,还是少了什么。
人类的生活,往往和路联系在一起,有人的地方就有路,有路的地方就有人。人一生下来,似乎就自带某种使命感,待稍微长大,再不然晚一点成熟起来,便知道自己活于这个世上,必然要做点什么事情,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于是人就踏上了一条路。有人把这条路的终点设置为金钱,有人把这条路的终点设置为权利,有人把这条路的终点设置为享乐,有人把这条路的终点设置为价值,有人把这条路的终点设置为思想,还有很多种情况,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一群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终点。
上路是每个人必然的事情,但极少有人走到了自己真正预期的终点。有人频繁地开始,每一条路只走不远的距离,然后换其他路走,一辈子都这样,一生时间走了很多路,但没有一条路走了足够远。有的人走了很远很远,心劲足够强,意志力足够顽强,但自身条件有限,或许悟性不高,或许天赋不够,或许能力有限,在他死的一刻,他还在半道上,没有走到预期的目标。有的人走路,本来走了好长一截,已经是许多人走不到的程度,忽然发现另一条路更吸引人,于是走上了另一条路,在以后的日子中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有的人,这种人是极少数,一心一意走一条路,不在乎路途坎坷艰辛,不在乎汗水辛劳,只是奉献一切时间还有自己的生命,最终在人生最后一刻来临之前,走到了自己想要的程度,这是一趟完美的旅程,走路到这种程度的人确实不多,而成功以后全世界都会认可他所做之事。
人的一生,必然要选择一条路走,如果放弃选择,就是一条庸人之路。
小说写作中,对于人物的去向问题,不应该做出类似现实生活的选择,也就是说小说中的人物可以有很多路走,这样行不通。小说中的人物,最好只有一条路走,这条路他必须走下去,而且走成功,不然会面临灭顶之灾,或许一命呜呼,或许一生尽毁,或许生不如死,或许浪迹天涯,必须走上这条路,而且必须走完,这才是小说中人物应该有的性格,这才是小说中人物的必定抉择。
唯一的路,必须走的路,人物面临这样的情况,才会有一部大放异彩的小说呈现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