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顾一下我参加L2的初心,为了是和我们16期的同学继续一起同行,也为自己能继续保持这样一种学习和练习的教练状态,当然也是为了在拓思这样专业的系统里得到专业的支持。我知道精力和投入是需要的,但是只要我不停,就能继续成长,就像我在L1阶段的学习,一路跌跌撞撞,被教练,组长,组员,死党,同学各种拉扯,我也完成了,也有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我的死党变成了内向活泼的Season同学,对于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拭目以待。当然,班里的每个同学在我看来都是“死党”,我们那么公开,那么敢把自己的恐惧/焦虑/担忧呈现在大家面前,也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能在这里寻求到支持和鼓励。有同学会走的快些,但正因为这种距离,我们才更有追赶和学习的动力。
L2的课堂明显区别于L1的学习和体验,所有的设置都是围绕11个ICF教练核心能力以及实战而设定。我也是趁着在家的空档,再看了一遍讲义以及同学们的课后总结。
先过一遍11个ICF教练核心能力,分为四个部分
设定基础Setting the Foundation
符合专业操守和专业标准要求
建立教练协议
共同创造关系Co-creating the Relationship
与客户建立信任和亲密
教练状态
有效沟通Communicating Effectively
积极倾听
有力的提问
直接沟通
促进学习和成果Facilitating Learning and Results
创建认知
设计行动
规划和目标设定
管理进展和责任
在练习环节,一场教练和被教练都让我体会颇深。先说教练部分,在设定基础和共同创造关系方面,我主观准备(客户和朋友未能区分)和客观准备都不充分,未能将角色及时切换,将客户和朋友混淆在一起,因此在整个教练过程中未能与我的高能客户进入到同一频道,我也亲身体验了一场未建立起“信任和亲密”的对话。有些挫败感,但是这种体验能帮助我更加体会到对于一场有效/有帮助的教练,与客户建立信任和亲密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在反馈环节,我收到的另一个建议,关于我的坐姿,环抱形坐姿给了我客户距离感或者令客户感到我是有保留的,而这却是我一直以来自己认为的认真时的坐姿。每次的练习哪怕只学习一点,持续练习后都会有明显的进步。
关于被教练,我的客户变成了我的教练,很专业地向我展示了开始环节的自我介绍。我看到了好多自己给自己设定的限制。在复盘环节,我的情绪终于忍不住开始释放,我确实也挺能忍的,当然到最后也就忍不住了。我的另外一个体会就是关于赋能,Sammy的总结里说的很完整,“教练过程本身是一个赋能的过程,哪怕是深挖恐惧,也依然要赋能。就像有同学说不能只扒开伤口,还一定要放好药缝合好,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练”。而给别人赋能的同时,也要学会并练习给自己赋能,相信自己,相信别人!
再回顾一下第一天的四个象限以及反思我这几年,我发觉自己很多时候处于“我想,但我不能”的地方。我内心追求完美,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什么都追求最高性价比,这导致我一直纠结于选择,既花了很多能量在纠结上面,也严重拖延了我的行动力,结果就是我不愿意做选择,喜欢跟随自己信任的人的建议和或选择,省心也省力;另外,这也导致我在一些重要时刻把精力花在了焦虑紧张上,而不是充分准备上面,并且我的自我选择能力变弱,选择后也会时不时怀疑自己的选择,而忘记选择的初衷。
把完美和成功放一边,先慢慢摘下自己贴给自己的标签,慢慢试错,增强自己的容错性,边界会慢慢拓宽,弹性也会慢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