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与不婚

    昨天中午去见一个老乡,虽然同在一个城市,但将近四个自然年头不曾见面了,一个是她是小青年,二十几岁的人,没有共同的聊天话题;另一个是她是女青年嘛,夫人有时就是嘴巴碎碎,懒得听她啰嗦。

    每年过年她都会给我发新年祝福语,算是很有礼貌的了,不请她吃个饭不好意思,所以就约到,在她们单位附近吃牛肉火锅。

    见面之后边吃边聊,她大学毕业来这边工作五六年了,国企单位几十号人,就她一个外地的,现在一直单身,去年她还托我介绍对象,我的单位没那个年纪的单身汉,我夫人的单位女性居多,自己都供不应求,哪里能给别人介绍优质男。

    她也聊到她单位的单身汉,好几个三十左右的,都不急着找对象;其实我单位也有三十出头的单身,好像并不急于嫁人,身高身材和脸型都不差,应该是不愁找不到对象的;我们亲戚中也是有工作了,还在天天喜欢动漫的,拒绝父母亲戚介绍的任何相亲;我岳父单位里,他下面的几个小妹三十出头,软硬件条件都不错,也不找对象不结婚。

    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年轻一辈的人追求自由,而不是生活将就,为什么一定要什么年龄段就要去做什么事情,人生为什么要那么急。

    从上世纪80年底的一生,到2015年的二生,到之后放宽三生,我们不能用人数来解决问题,其实我们的数量太庞大了,我们真实的数量怎么只有每年普查的那点数目,正如企业生产产品,不能老搞数量,批量生产质量低下的便宜货,跟东南亚企业竞争,我们要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科技附加值嘛。

    假如,我们只有5亿,80%是本科生以上的教育经历,我们有多强大呢。我们村二三百号人口规模,从80年代以来,本科生不上20个人,好像10个人都不到,反正不会到20人,不贫瘠才怪,人多力量大么。我们也就是两个三角和京津地区3个地区真正经济好一点,中西部真的小康了?

    年轻人要顶住压力,要继续自我,我们不是人太少资源太多,而是相对欧美发达国家,我们依然是人太多平均资源太少了,我们要追求有质量的生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