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10月的尾巴去写9月的故事,难免弄混很多记忆,比这个更悲哀的是,发现那段时间没有值得说的故事。
一.最开心的永远在彼岸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种感受,最开心的时刻不是放假,而是即将放假之前的期待;最难忘的记忆不是拥有,而是在拥有之前所付出的努力;最美好的爱情不是时时刻刻在一起,而是获得之前的暧昧与朦胧。
在去新加坡之前,有段时间很兴奋,一是因为终于可以呼吸一下其他国家的空气了,二是完成了学生时代一个小小的目标。有段时间很难过,老觉得不是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会有些遗憾。在这种情绪博弈之中,忽然到了那个出发的日子。一时间觉得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对未知的担忧暂时胜过了兴奋感。于是强迫自己专注于当下的事物,用一种其他的行为来代替那些杂乱的念头,比如读书。是的,读书,强迫着读书,在飞机上读完了一本书。那个阅读的时刻是近年来少有的心灵平静的时刻。
于是终于到达了期待已久的新加坡。在担心自己语言不过关的时候,惊喜的发现新加坡确实很多人都会汉语。载我们去酒店的司机告诉我们,他们小学都是要学汉语的,这让我心中的石头落下来,就这样专心于这次的旅程吧,我心中这样想。
来之前查阅有关新加坡的资料,惊讶于它的面积只有千岛湖那么大。当然,我对千岛湖有多大,没有什么概念,所以真正来到这片陌生而熟悉的土地,还是小小的感叹了一句,太小了。机场到酒店差不多只花费了20分钟,却花费了我100多块。在新加坡,物价比我想象的高很多,所以在机场吃当地的麦当劳的时候,都只是点5新币左右的早餐,吃下去的那个瞬间,我无比怀念杭州,果然国外的麦当劳很难吃啊。比难吃更准确的形容词是不习惯,充斥着咖喱的气味,我还以为到了印度。事实上,这种南洋风味,才是新加坡的本来味道。于是看到了很多印尼人,很多广东人,一些欧美人,以及大量的大陆游客,混杂的气味像奇异果,尽管你吃了很多,但是无法回忆起究竟是什么味道。
我几乎忘记了来到这个国家之前,那些抑制不住的想象是什么样子,现在剩下的只有零散的片段,比如极其紧凑的城市,区别于杭州近乎透明的蓝天,国际化的城市氛围与小市民烟火气息的矛盾感。在短短几天的感受之后,我剩下的唯一一个念头是,如果能够留在这个城市工作,那应该是极其开心的事情。这种感受有别于我在深圳、在上海,那是两个我特别不喜欢的城市,我想逃离的城市。有趣的是,我对北京倒是有着特别的情绪,一种想要热烈拥抱的情绪。城市只是人的集聚地,大抵我对一个城市的印象太受当时同行的人或事的影响。
严格来说,在新加坡的日子并不是完全开心,因为无法到达真正的期待。这种对未知的期待,我大概永远也说不清是什么。在制定旅游攻略的时候,我找了很多很多的有趣的景点,但是受限于时间,最终还是选择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打卡地点。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我想,我会再回到这里,把真正的想去的地方仔细感受一遍。
二.两个自己的审视
活在一个地方太久,会渐渐疑惑存在的意义。于是需要借助远行去把自己分成两个自己,一个留在原来的地方作为对比,一个去远方感受人生、以及审视另一个我。
可能是在原地的自己太过于压抑,所以显得远方的自己有很多新鲜的见解。人们常说旅行不过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另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太喜欢在旅行的路上发呆,那是属于自己的时刻。世界不断的穿过你的身体,大脑偶尔激荡、偶尔平静,那是美妙的感受活着的时刻。在路上,在行动着,这样无数个动态的我幻化成一个我,把世界的一部分塞进你的大脑,这样的时刻,不是待在一个地方,活着一个角落可以感受得到的。
可是留在原地的自己获得什么呢?比如此时的对于动态的自己的审视,比如对于过去静态的自己的批判。那此刻我是动态还是静态?分不清楚。
身体在路上,灵魂不在,是劳累;灵魂在路上,身体不在,是痛苦。
三.自由是潜台词
自由是潜藏的真相,为数不多的解释全人类困惑的答案。太多人追求财务自由,唯一的梦想是环游世界。其实我认真幻想过假如我实现财务自由,然后去环游世界的生活。我发现用不了多久就会陷入虚无的恐慌。然后呢?是啊,然后呢。多去几个城市就发现都是同样的人,换了一个地方聚集在一起罢了。你说,把环游世界当做唯一爱好的人,去巴黎能看懂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去伦敦能看懂莎士比亚留下的大英文化?去埃及能看懂金字塔背后的历史渊源?我不知道。环游世界从来不是梦想吧,自由才是,想干什么干什么才是,想去哪就去哪才是。实际情况是去哪都是乌泱泱的游客而已,为了来这里而来,为了看见而看见。但是,还是想看看。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世界上能获得的快乐也是远远超过普通人想象的。我的臆想都不过像农夫想象国王的生活罢了。
未来的意义在于不曾被过去所经历。既然没有来过,于是将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燃烧着,为了仅仅去看一眼,这样的愿望普通又可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