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完了释若老师老师关于公式写作-阅读理解的课,干货满满,听完立刻有了动笔的欲望。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速读技巧、精读技巧、重述技巧和笔记技巧。
当然,作为一个经过十几年学习教育的人,听到别人说教你精读技巧和笔记技巧,我是不屑的,你当我国教育是吃白饭的?可是,听完这节课,我完全心服口服,为什么?因为结果就在你面前摆着,老师就是当面做出了反应,而我,只能傻傻地看着老师打字,脑海一片空白,所有的技巧都想不起来,所有读过的书都成了空白。
这节课刚开始,释若老师就提出写作的核心是提升知识转化能力,即把别人的知识进行重新整理、总结加工、重新输出,然后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产品。这句话老师说希望我们能一直牢记,去行动。看内容,就能明白写作并不单单只是简单的汇总整理,而是需要系列的阅读、学习、整理、汇总、表达和输出,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否则那就不是新的产品了。
提到阅读的四个技巧,做过学生时代的学习基本都不陌生,但可能经过这么久不接触而成了纯理论,真正操作起来还很陌生。当然,对于写作来说,这些技巧又和学生时代不同,需要我们更关注、更高效,也目的性更强。
下面来说一下我的课后感受。
速读,老师讲了其基本方法是引导阅读法,有双行扫视、反向扫视和可变扫视等方法,当然,不同的目的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以达到高效的阅读,这些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训练,去快速抓到我们想要的知识。
精读,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去读。但哪些需要精读?我的理解是在速读完或不经意间碰到的好文章好段落,我们需要精读,一个字一个词一句地去品味。
重述技巧,这个是老师讲解的重点,也举了一个例子来帮助我们去学习如何重述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这个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关于人物传记的一些写法。因为是要写出一篇文章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所讲文章或书籍的主要内容,就需要用精炼的语言将主要的内容表达出来,不能照原有语句去誊抄,那就不是重述了。当然,重述过程并不简单,例如,不是简单地缩写,需要加入重述者的讲解或见解以帮助读者理解;再比如,重述时也需要使用多元的写作手法、丰富的表达方式去表述,以防太过枯燥。
这里,老师分享了写作的公式,按照这个公式,我们写读书稿会容易很多,当然,这需要我们积累大量的素材,需要多训练如何写作。
笔记技巧,只要做过学生,都做过笔记,但我的笔记一直都做的不好,基本就是照学校老师讲的来写,没有自己的想法,没有重点。虽然笔记记录地很全面,但到考试复习的时候就会发现不便,没有重点就意味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复习。释若老师给我们分享了致用类文章、虚构类文艺作品和非虚构类记叙作品的不同笔记技巧,这些同样也需要我们多练习。
其实四类技巧理论上并不难,在我们写作时很有帮助,但实操中需要更多地有意识地练习,最终将这些技巧熟练地掌握,并转化为自己的适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