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炊烟

那时候的冬天,清晨总被劈柴声唤醒,然后在父母反复地催促声中磨磨蹭蹭地起床。

木柴在灶膛里炸开的脆响,是山村最早的晨钟。我总爱坐在大门口的青石凳上看,看青灰的瓦楞间次第腾起乳白的炊烟,像一株株会开花的树,在晨光里舒展枝叶。母亲说:"人活着就要有烟火气",这些飘摇的炊烟,原是故乡绵长的呼吸。

各家的炊烟自有脾性。张婶家爱用松针引火,烟色青碧,总打着旋儿往云里钻;滕叔烧的是老杂木,烟柱粗壮直挺,能看见细碎的火星子跳舞。待日头攀过东山顶,炊烟从各家的灶房飘出,袅袅娜娜升到山村的上空,然后顺着山势汇聚成洁白的飘带,柔中的和美,温婉雅致。这时候犬吠声也稠密起来,裹着锅巴烧糊的饭香,在山间小溪里流淌,顺着石板路上到访临近的小村。

正午的炊烟是金黄的。阳光把烟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仿佛给老屋绣了流动的云纹。谁家炖了腊肉,油脂的芬芳便乘着烟气游走街巷,惹得放学归来的孩童直咽口水。记得那年我在县城读书,总在课间望着巍峨的南华山发呆——此刻母亲该往灶膛添第三把柴了吧?铁锅里熬的玉米粥,定是咕嘟咕嘟吐着珍珠般的气泡。

最难忘暮色里的炊烟。晚霞把烟霭染作绯红,整个村庄像浸在葡萄酒里。归巢的鸟群掠过烟幕,翅尖沾了柴火的暖意。这时节炊烟最是缠绵,低低地浮在屋檐下,与暮霭交织成纱帐。远行的游子望见天际浮起这样的轻烟,脚步便生了根——故乡,是漂泊游子最深的牵挂。每年春节归家,火车穿过重重山峦,暮色中忽见山坳里浮起熟悉的烟缕,竟如儿时那般,泪霎时模糊了车窗。

四季炊烟各有韵致。春雨时节,炊烟裹着湿气沉甸甸地垂落,与晨雾难分彼此;盛夏雷雨前,烟气被压得低伏,贴着青石板逶迤;秋风起时,炊烟便碎作万千银蝶,追逐着翻飞的落叶;待到落雪封山,那缕倔强升腾的白,就成了宣纸上最动人的留白。现在,很多人家都用上了电饭锅,老人家依然坚持着“柴火灶煮的饭才有山村的灵魂”。我却独爱锅巴的香脆,和几十年前一模一样。

而今站在都市的阳台上,看霓虹如潮水漫过楼宇,总会想起山村的清晨。那些温柔的烟絮,原是系着风筝的丝线,任你飞得多高多远,轻轻一拽,心就落回青苔斑驳的庭院。春节从家里带来的腊肉,散发着熟悉的香味,这里承载着故乡的情愫和柴草岁月的味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故乡的炊烟,是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是一首悠远的乡愁曲,是一缕缕袅袅升起的思念。它在记忆的深处,轻轻摇曳,带着泥土的芬...
    舞倮素阅读 1,761评论 0 7
  • 故乡的炊烟 夕阳下的村庄,炊烟升起,小河依偎着的青山,山间梯田抽象的线条,身披晚霞的牛羊,暮色中悠然哼着戏曲的乡亲...
    古堰都江缘阅读 2,187评论 0 0
  • 我喜欢故乡的炊烟。 我的故乡,坐落在川北四季长青的大山里。 小时候,我们居住的屋子基本是泥土墙的瓦房,那个叫厨房的...
    漫漫无忧阅读 3,880评论 18 19
  • 炊烟是童年的故乡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这道风景每天分时段出现,它出现的时间与黎明、晌午、黄昏密切相连,它出现的时候...
    乔木的天空阅读 4,629评论 4 12
  • 在城市里住久了,有时候会怀念小时候住在农村老家的时光,怀念过去用柴火烧水、大锅做饭的情景,怀念那时家家户户烟囱里炊...
    风吹藤动阅读 5,180评论 26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