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
鸮鸟的头颅宽大,眼睛大而圆,鸟嘴短粗,呈弯状,身上的羽毛多为灰,黑和褐色。此禽好夜行,喜吃类鼠,小鸟和昆虫。鸮鸟种类颇多,常见的有长耳鸮、短耳鸮、仓鸮、草鸮、雪鸮等等。不过它们有个统一的别号—“猫头鹰”。
近些年,因着各样的问题,山林自然被大肆破坏,鸮鸟早已是稀罕物,少人有见了。据说在无为市郊40公里处的天井山上,还能见到野生鸮鸟。这不,一群朋友为寻野生鸮鸟正驱车前往天井山。
这帮友人其实是一个名为妖精编辑部的小小网络文学创作俱乐部的成员。若不是这一次集体出游,彼此都没见过真容。
上月,俱乐部部长妖仙在微信群中大呼无聊,表示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群中众成员无不呼应,只是无人有何实际方案。正当微信群中成员吵吵嚷嚷,越说越乱的时候。平时在微信群中话不多的“狐狸”突然说道:“若不到我的家乡,来看看鸮鸟?”
“狐狸家乡在哪?”
“鸮鸟是什么鸟?”
“真的要去旅游吗?”......
一听狐狸之言,微信群中又是一阵热烈讨论。最终行程被确定下来,妖精编辑部第一次线下聚会就是去狐狸的家乡“无为市”旁的天井山游玩。
不过,此次行程不可能是妖精编辑部全员出动。参加活动的成员共有五人,分别是:作为向导的狐狸,俱乐部部长妖仙,俱乐部成员桃老板,长安老师和书虫。
数日前,几人先后或坐火车或坐飞机来到了无为市。在安顿下来,缓解一路旅途劳顿之后,今日驱车前往天井山。
众人所乘车辆是一辆灰色小轿车,正好加上司机坐满了五人。男士们坐在前排,三名女士坐到了后排。
在驾驶位上的这位青年,长得颇为英俊,三十岁上下,脸上满是斯文气质。他手握方向盘,时不时看看后车镜和车的两边,确保避让车辆和行人。
这位便是俱乐部成员狐狸。原本他的笔名“令狐公子”,似乎跟某个武侠小说中的人物有关。可俱乐部众人更愿叫他狐狸。久而久之,他干脆把笔名改成了狐狸。狐狸还是个星座控,曾发宏愿,非白羊女不娶。难道白羊女旺夫不成?俱乐部中成员们百思不得其解。
狐狸平时在微信群里话不多,不过见到本人才发觉,这仁兄是个话唠,且是个热心肠。几个俱乐部成员到了无为市后,被他照顾得周周道道。今天更是既当司机又当向导,带着众人前往天井山,不言辛苦。
“狐狸,还得多久到天井山?”坐在副驾驶位上的男子偏过头来问道。
这个男子是俱乐部成员“书虫”。书虫自称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现居上海。不过众人没有在他口中听出身为东北人那独有的腔调。因此常常开玩笑说“书虫”是个假东北人。
听到此言,书虫必然会哈哈一笑,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回嘴道:“我可是行遍五洲,游遍七洋的男人,口音淡了再正常不过了!”众人一听,哄堂大笑。
“快了,快了,从无为市到天井山差不多40多公里。我们已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狐狸看了眼导航。
“这次可真是辛苦狐狸了。”带着点烟嗓的女声传了过来。说话之人正是俱乐部部长妖仙。妖仙拥有一头自然卷的长发,双眼颇大,神光炯炯。据说妖仙是位专业作家,在不少杂志刊物上都发表过作品。
“妖老大客气了。大伙儿能来我这游玩是我的荣幸。”狐狸哈哈一笑。
“呦,狐狸真是绅士呢!”又有一道俏皮女声传了过来,正是俱乐部成员长安老师。她坐在妖仙的右侧。长安老师梳着齐肩发,容貌精致,脸上带着干练的职业女性的气质。接着,她又说道:“听说这天井山还颇为出名哩!”
“是的呢。我看介绍上说,在天井山的顶峰有一口天然形成的水井,终年不枯。天井山因此而得名。”说话之人坐在妖仙左边,她同样梳着齐肩发,脸型偏圆,表情温和,十分讨喜。她便是此次行程的最后一位俱乐部成员桃老板。
“天井山的景致确实不少。双泉寺、香岩、一壶泉、陡壁都非常有名!等到了天井山,大家可以好好观赏观赏。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咱们去的时候是白天,鸮鸟很有可能是看不到了。它们是喜欢夜行的禽类。”狐狸口气略带遗憾。
“无妨,无妨。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嘛。”书虫吊了句书袋。众人一听,又是一阵大笑,接着纷纷附和道:“就是,就是。要去那么好的风景胜地,看不看得见鸮鸟也没见什么的。”
灰色小轿车前面出现了块巨大的招牌,招牌上写着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此刻,车速渐渐放缓......
2.
狐狸将轿车停到了公园停车场离出口不远的地方。几人也顺势走下了轿车。这几位也是有常识之人,虽然穿着风格,色彩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的都是运动装束。
两位男士承担起负担重物的责任。在他俩背后所背的背包里装满登山游玩的必备品。几位女士当然也不是将所有事情都推给男士之人,背上小包内也负担不少物件。几人说说笑笑,开始了登山寻鸮之旅。
说是登山,其实也不只是登天井山。偌大的天井山森林公园,天井山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狐狸一马当先,边走边向身边几人介绍道:“这个天井山森林公园相当庞大。它东临无为市植物园的万株古树,南靠著名景点万年台和泊山洞,西面与另一个名为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园区相连,北面更是与巢湖风景区遥遥相望。整个天井山森林公园据说占地有一万八千亩了!”
他又指向隐隐可见的天井山:“天井山森林公园被多座山峰环绕。而天井山为诸山中最高,海拔约有179米。”
听到狐狸的介绍,其他几人无不啧啧称奇,感叹天井山这处景区的庞大。这时他们已登上石阶向天井山山顶而去。
石阶不算陡峭,众人走起来也不算困难。因此他们边走边停,仔细观赏起两边景色来。石阶两旁,树木枝繁叶茂,起伏相连,点缀着奇石怪壁,美景令人惊叹。
见众人震惊于此处的美景,狐狸又开始向导的工作。只见他作伟人指点江山状,手指朝前方画了个圈,说道:“这天井山中珍稀有和药用植物加起来有五六百种。而动物,除我们寻找的鸮鸟外,各种鸟兽也有数百种之多!”说完这些,狐狸还颇为得意的扬了扬头。
“狐狸还真是博学呀!”长安老师满眼都是小星星。其他几人颇为认同的点了点头。
“哪有,哪有。我都是背的景区介绍!”狐狸乎又腼腆起来,连连摆手,众人莞尔。
几人不在停留,继续向前而行。又走了一阵,某个高大庙宇的隆阔逐渐出现在几人眼前。
狐狸一指庙宇,清了清嗓子说道:“这便是双泉寺,天井山中大大有名的名胜之地。传闻始建唐贞观年间。太宗李世民赐金在此处建福源寺。唐永徽年间,一高僧号“伏虎禅师“重建禅院,并更名双泉寺。不过也有传闻说这座寺院在三国时期就已存在,历史悠久。”
几人已然有些劳累,并未入寺游赏,而是铺开野餐垫,席地而坐,远观巍峨庙宇,近看周围景色。
坐在山道上的几人,将背包中的食物和饮料倒出,摊在野餐垫上,吃喝起来,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咕噜,风景虽好,可惜我们今天应该是看不到鸮鸟了。”部长妖仙借饮料将食物送下喉咙,又用手遮了遮从树叶间透射而来的阳光。
“妖老板,咱们这次已经相当幸运,看了这么多的美景。人啊,得知足。”桃老板微眯双眼,露出微笑。
“嗯,知足。”妖仙随手将根棒棒糖塞入嘴中,作点烟状,扮做诗人寂寞相。
“你又作怪!”
“呀!我躲!”
见妖仙扮相,桃老板欲挠妖仙的痒。妖仙连忙躲避,两人笑闹了一阵。
见两人罢了笑闹,狐狸说道:“要看鸮鸟,现在也不是没机会。鸮鸟喜欢在阴暗枯死的树洞中筑巢,这林间有不少枯树,若是运气好,咱们在这些枯树中能寻到鸮鸟的鸟巢。”
“我们运气有那么好?嘿嘿!”长安老师调皮一笑。
“算了,算了,不要强求。顺其自然吧。”桃老板摆了摆手。接着,她又说道:“对了,记得古代神怪小说里好像有鸮鸟的记载呢!”
“有这种记载?”狐狸有些好奇地看向书虫。虽然书虫在俱乐部中写作能力一般,但没少看闲书。有关书籍的记忆还是不少的。
3.
“当然,桃老板说的应该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抿了一口保温杯中的茶水,书虫随口说道。
“怎么说?“几个人都来了兴趣,把目光投向书虫身上。
看众人视线落到了自己身上,书虫吧嗒吧嗒嘴,开口说道:“在《聊斋志异》十二卷中写了一个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某县县令贪婪成性,抢夺了商人骡马。正好有三个其他县的县令路过此处,听闻此事,就想劝此线县归还骡马与商人。
他们三人共去这位县令的府邸拜访。这地县令宴请三人,席间三人不断劝说。这位县令根本不听,还用行酒令阻止三人再多言。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少年突然闯入酒席,以酒令大骂此地县令为贪官,然后化成鸮鸟飞出屋外,不知所踪。”书虫一口气将故事说完。
“呀!鸮鸟还有快意恩仇,侠士风范啊!“长安老师一脸兴奋,大声说道。其他几人也都满是赞赏之色。
“其实在古时,鸮鸟的口碑并不是很好。”书虫话锋一转,冒出这么一句。
“这又怎么说?”桃老板微微皱眉,轻声问道。
扒了一颗鹌鹑蛋,书虫丢入口中,咀嚼了一会儿才继续说道:“蒲松龄不只在《聊斋志异》第十二卷中有说过鸮鸟。在第十一卷中的“青蛙神”的故事中也提到了鸮鸟。”
“那又是怎样的故事呀?”长安老师满脸好奇地问道。
“故事不那么复杂,主干就是在讲夫妻,婆媳关系的事。”书虫笑笑言道。接着他继续说道:“古时有个地方笃信青蛙为神,向青蛙献祭祈求风调雨顺,家庭美满等等。有户人家向青蛙神祈求,希望自己儿子能娶一房媳妇。青蛙神应允,送来一名女子与这户人家的儿子成亲。婚后,这户人家越来越富足,只是来的这位女子脾气很大。常与丈夫和婆婆发生口角。有一次,他们再次发生口角,女子说出”今老幼皆以温饱,遂如鸮鸟生翼,欲啄母睛邪!”的话来。意指这户人家忘恩负义。”
“那后来呢?”又是好奇宝宝长安老师在提问。
“还能怎样,肯定是婆媳,夫妻重归于好,happy ending呗。”狐狸在一旁撇撇嘴。
“确如狐狸所说,故事结局差不多也是这样。”书虫点头附和。接着,他又说道:“这个故事流传不广。不过鸮鸟生翼四字却成了成语,留在人们的记忆里,专指忘恩负义者和不孝儿女。”
“鸮鸟生翼也不是《聊斋志异》的专属。记得《东周列国志》中也有鸮鸟是不孝之鸟的描述。”书虫又补充了一句。
“哎呀,哎呀。一个鸮鸟还有这么多讲究呀。”长安老师连连感叹。
“鸮鸟不孝,忘恩负义,伤害其母可能是天性,是兽性本能。人是知礼明事的存在,却也有能干出伤害自己母亲之事的人,这又该怎么解释呢?”妖仙那颇具特色的嗓音适时出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她的身上。随即妖仙讲出了一个故事。
妖仙有次去某地采风,寻找写作灵感。她住到某个农户家里。这户人家只有一位老妇人独自生活。这位老妇人已年过八旬,但依然身体健康,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自己生活不成问题。据老妇人说,她有四个儿子,分别居住在他处。
妖仙问这老人为什么不和子女住到一处,也好有个照应。
老人一咧嘴,露出一口白牙笑着说道:“自打老头子死后,我就一个人住啦。都习惯了。跟儿子住到一块,我们都不会舒服的。”
与老人相处久了,妖仙也对老人的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老人的四个儿子中,老二,老三和老四都在外地打工,常年在外,不到年节是不会回来的。
老大到是没有外出打工,不过这些年来却没有来看过自己老娘。老大住村东,老人住村西。两人竟从未照面。究其原因,皆是因为老人的丈夫去世时,在分配家产一事上,老大认为受了委屈。自打老人的老伴的葬礼过后,就不在与老人来往。一晃都许多年了。听到这些,妖仙心中不甚唏嘘。
不管如何,生活依然要继续。妖仙的采风之行也结束了。在往后的日子里,妖仙已将这位老人埋藏在记忆深处。某日,这老人的影像突然再次跃入妖仙的脑海中。她起念给老人打去电话,想问候一下。可接电话的竟然是个男声。经一番交谈后,妖仙部长才知道,电话那头的是老人的四儿子。
在老人四儿子的口中,妖仙得知,自她离开后,老人身上发生了极大的变故。在她离开不久,老人生了场大病,一直高烧不退。好不容易烧退了,但老人烧坏了脑子。每日疯疯癫癫,需要人照顾。
开始时几个兄弟轮流带老人到家中生活。不过随着老人的疯病越来越严重,这样的方式也解决不了问题。后来几兄弟商议一起出钱送老娘康养中心住段日子,并把这事通知了老大。最初老大也同意,并表示愿意出一部分钱分担大伙儿压力。
老娘被送到了康养中心,事情就这样消停了近一个月。不知出于什么目的,老大在临近月底的时候去看望了老人。然后还在家族微信群中发了个视频。视频中老人嚎啕大哭,说几个儿子送她来此是不孝。几兄弟愕然不已。
第二天,老大就给老人办理了出院手续,离开了,并拿走了结余的医疗费用。大家都以为老大是要将老人接回自家赡养,可却非如此。老人被老大接出后,直接送到老四家门前。并给老四打了电话,告知老娘已在他家门口。然后转身离去。
当老四急匆匆赶到家门前时,正见自家老娘依在包裹旁,在冷风中瑟瑟发抖。
“这老大心也太狠了……”
妖仙讲到这里,就没在继续。众人听得一阵沉默,不知心中想着什么。
“咕咕咕!”低沉的鸣叫声突然响起,一道飞禽的黑影在林间的光影中飞掠而过。或许那便是鸮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