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读一本世界史方面的书,虽然是写给孩子看的,但是汗颜的是,我这个大人也没有完全读懂。
历史知识少得可怜的我,为了读懂这本书,先后读了近两遍。然而,对于中世纪的那一段历史,尤其是欧洲的那部分,地理、人名在我的脑海里还是一团浆糊。
然而,我仍然喜欢这本书,喜欢书里那种讲故事的老爷爷般娓娓道来、亲切温情的口吻,喜欢那种把复杂的事情说得很简单,很客观却又很透彻的感觉,更喜欢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人性和悲悯。
有温度——诗意生动的语言
书的一开始就吸引我了。“所有的故事都是以’从前……’来开头的”。作者宛如一个智慧而笃定的老人,引领着我们向历史深处缓缓走去。
历史像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在作者温情亲和、简练生动的笔下缓缓拉开序幕。
从史前史到希腊文明,从金字塔到中国的长城,贡布里希娓娓道来地讲述着……
“如果你想知道埃及到底在哪里,我建议你去问一只燕子。每年秋天,当天气转凉,燕子们飞向南方。它们越过群山飞临意大利,继续飞过一片海域,然后到达非洲离欧洲最近的地方。埃及不远了。”
读到这样的文字真让人沉醉,这样的描写比一张地图可要形象、易于理解得多。而像这样的诗意、生动的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
写到亚历山大大帝时,书中这样描述:“你得知道,这位年轻的亚历山大国王不光是一个有勇气、有野心的武士,他还是一位美男子,有着长长的卷发 。……亚历山大把所有这些都学会了,所以他肯定是个好学生。他最喜欢读荷马的英雄史诗。人们说,他每晚甚至会将它们放在枕头下。”
一个有温度、有生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作者从笔下呼之欲出,宛如“邻家哥哥”般亲切可感。
正如网友评价,这是一本用“大手笔写的小历史”。打开这本《世界小史》,慢慢读来,你就会改变脑海中对史书的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而流连于作者优雅平和,诗意生动的文字中。
有态度——深沉睿智的观点
作者在书中写到:世界史最让我喜爱的地方是,它们都真实发生过,所有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实实在在发生过,就像你我今天的情况一样。而且,这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比一切虚构出来的情结还要惊心动魄、值得赞叹。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贡布里希提出了三种历史观念:1.推动历史的是人类的发明创造;2.了解历史需要足够的耐心,不要急着下结论;3.对待历史要有一个乐观的态度。
这样的历史观足够健康和客观,非常适合讲给孩子们听,也非常适合讲给我这样对历史知之甚少的人来听。我尤其赞赏的是作者的那种对待历史、对待未来的宽容乐观的态度。
对比我自己,我以前对于历史上那些血腥、杀戮的阶段总是回避,甚至不忍直视的,比如南京大屠杀、文革期间对知识分子的迫害,中国清朝末年遭受列强侵略等历史阶段。内心里,我真的不愿意知道那些惨无人道的、灭绝人性的历史往事。
但贡布里希无疑却给了我一个新的启示:我们唯有直视历史,去了解它,去分析它,才能懂得“狭隘带来冲突,宽容带来进步”,才能洞悉人性的狭隘和黑暗,才能懂得爱、宽容和希望的可贵。
我们只有记住了历史,才能更好地寄希望于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有高度——对人性、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贯穿在贡布里希的《世界小史》一书字里行间的,是对人性、对未来永不止息的美好期待。
在本书的第二十七章《一个新世界》中提到:从那里开始,西班牙人对每周其他地区古老文明的印第安人以最残忍的方式进行了灭绝。人类历史上的这一章让我们欧洲人感到如此震惊、羞愧,我还是对此保持沉默为好。
读到此处,我不仅掩卷深思,此处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上那些血腥的杀戮,那些灭绝人性的行为的痛心,对人性中黑暗的部分的反思。
处在特殊的历史时代,处在喧嚣的氛围和环境中,你会变成怎样的人,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一个有“人性”的人。
历史那些残忍的屠杀,那些针对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人民的屠戮,那些让后来人瞠目结舌的、真实发生的人间惨剧,有多少是经过人们清醒的思考所做出的的决断,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少数人实现狂热的政治意图或个人野心的工具。
什么是真正的“真善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或许,透过历史的镜子,通过回顾人类上万年来蹒跚的步伐,我们会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清醒,少一份茫然和麻木。
合上书本,《世界小史》中的句子还在脑海中回味,隽永、优美、平缓,而又隐含悲悯,和疑惑——
这是一本有温度、有态度、有高度的历史书,一本真正把知识性、通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的世界史读物。
让我们相信历史,相信未来,我们也终将有能力去创造、建设一个更美好、更人性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