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空下来的时间随便写写。开始在一家公关公司实习,这两天的工作特别多,所以几乎每晚都加班加到八九点,第一天上班时候到十点半才下班,直接给我来了个下马威。现在我们的部门正在给德克士做加盟主高峰论坛,所以前面的准备真的很多,从媒体邀请,预定场地,制作邀请函等等对我这样刚刚进入公司的人着实很复杂。就比如,刚刚一篇人物简介来来回回改了六七次,我的主管一直一个字一个字掐,一段段的去推敲是不是调整句子顺序,考虑是否换一下另一个更强烈的词语。虽然后来有些烦,但是想到自己的以后要从事新闻记者行业,就按住内心的浮躁,耐心的听主管的想法建议,自己再好好折磨。现在经常看到一个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比如两个非常会做美食的人,一个文章写得非常好,另一个却不善其词,那么前者可以写一本关于美食方面的书籍,与大家分享美食和其背后的故事,比如美食可能不仅仅是食物,它还可以蕴含家庭主妇(夫)对自己家庭的一种责任和付出等。
向我们这样离开文化基地的人很容易远离自己的文化,甚至可能会忘记自己的语言,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多用自己的语言写写文章,多看看自己民族的作品。我觉得一个民族想要保护好自己的文化,人口数量是个很重要的因素,汉文化之所以那么强大,我觉得很大程度上跟汉人的数量有关系,当然除此之外,汉人们特别团结,我看了一本历史书,清朝时期很多汉人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后开荒种田,起初是一家人口去,后来他们就把自己的亲戚都带到那里去,这样就很容易形成比较坚固的团体,不太容易被当地文化同化。反之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打下帝国,所到之处留下来的人口少之又少,后来就被当地文化同化。
我个人对某个民族的认同感,还是需要一个纯净的血统,所以我不太支持通婚,但是没有信仰和宗教的抑制,很难达到全民都共同坚守的标准。不过客观的是现在我的很多同胞几乎都对保持民族血液的纯净有较高的认同,所以都努力去寻找同胞。除了血统上的认同,还有一些人认为文化上的认同更重要,这样更容易收拢更多人的心,从而对民族文化发展取到较好的效果,比如以色列当初召唤犹太人时候就曾宣布只要有四分之一血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