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位做宠物食品代工的朋友深夜找我吐槽:“国内卷不动了,同样的鸡肉冻干,价格战打到毛利只剩8%,但同样的货贴个洋牌子卖到东南亚,价格翻倍还抢断货。”
他的困惑不是个例。亿欧智库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出口顺差高达82.9亿美元,但奇怪的是——国内企业还在喊“不赚钱”。
今天,我们就用数据拆解这个矛盾的生意。
一、82.9亿顺差的真相:我们赚的仍是“辛苦钱”
翻开海关数据,过去5年中国宠物食品出口额暴涨256%,但细看品类:
- 添加剂预混料顺差50.8亿(技术门槛低,靠低价走量)
- 狗咬胶零食顺差34.4亿(佩蒂、中宠等代工大厂主导)
- 唯独猫狗罐头逆差3.1亿(高端市场被皇家、ZIWI等进口品牌垄断)
这暴露了行业痛点:中国供应链擅长做“白菜价”的中间品,但终端高溢价市场仍捏在别人手里。
二、破局点:东南亚正成为“第二主场”
在泰国曼谷的宠物展上,国产品牌“阿飞和巴弟”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当地经销商告诉我:“这里养宠家庭年增23%,但本土品牌连膨化粮都做不好。”
数据印证了这种狂热:
- 菲律宾59%家庭养宠,但宠物食品进口依赖度超70%
- 越南工厂生产的国产粮,物流成本比国内直发低40%
- 天猫海外数据显示,2024年国产宠物粮在东南亚销量增长217%
但机会背后有暗礁:东南亚消费者偏爱鱼肉配方,而国内生产线多以鸡肉为主。乖宝宠物就曾因没调整配方,首批货滞销惨遭退货。
三、高端市场的“生死战”
杭州一位宠物店主给我算过账:“进口巅峰ZIWI罐头卖30元/85g,国产同规格只能卖15元,但成本就要12元。”
为什么国产卖不上价?两组数据说明问题:
1. 信任赤字:2023年阿里平台猫粮销量TOP10中,7个是进口品牌
2. 技术代差:美国鲜粮品牌Freshpet用-36℃冻干技术,国内同类产品保质期短30%
不过,已有企业找到突破口:
- 佩蒂股份在新西兰建厂,用当地草饲牛肉做高端主粮,毛利率直接拉到45%
- 麦富迪联合农大研发“低敏粮”,在欧美市场售价翻3倍
四、未来3年,活下来的企业都做对了什么?
和几位行业老兵深聊后,总结出3条生存法则:
1. 产能出海>货架出海
在柬埔寨设厂的源飞宠物,关税从12%降至5%,物流周期缩短10天
2. 用“功能细分”撕开高端口子
(案例)朗诺冻干添加益生菌后,在日本老年犬市场市占率冲至8%
3. 绑定“云吸猫”流量红利
(数据)抖音宠物类直播间GMV年增389%,白皮书显示38%用户会下单主播同款粮
结语:
看完这组数据,开头那位朋友决定把越南工厂的产能扩大3倍,同时注册自主品牌。他说:“代工是活命,品牌才是活好。”
或许,这就是中国宠物食品出海最真实的写照——82.9亿顺差是过去的勋章,而下一个百亿战场,正在高端化和本土化的缝隙中生长。
(需要完整版报告含区域市场选品清单、合规避坑指南,可私信“宠物食品”获取)
本篇报告可以通过联系后台获取。4万+份完整版报告,随意下载,不受限制,报告涵盖全行业,更新的报告都是行业最新最快最齐。
年度会员限时特惠:解锁100+行业头部报告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版权,本公众号报告均属于通过公开、付费、合法渠道获得,不用于商业用途,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所有。公众号及社群所发布的资料,仅供社群内部成员市场研究以及讨论和交流,若有异议,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依相关法律对内容进行删除或作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