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周末,我们在附近的苏州上方山动物园度过。看了种种珍禽猛兽,我就想要聊一聊关于动物园的一些无关生活的不正经事。
我想,动物园售贩的,其实是一种疏离感与打破疏离感带来的快感。
我们为什么会顶着积累了一周的困倦,辛辛苦苦买票去动物园?当我们来到动物园,我们最想看的是什么?
上图摘自网络
在上方山或者其他更大更牛逼的动物园,大部分人最想看的都是猛兽区。就像那天,当我们来到猛兽馆内的花豹笼,拥有一身金黄色精致皮毛的花豹从秋季灰暗的植物丛中向我们走来的时候,簇拥在玻璃前的人们都在发出或大或小的惊呼。那么,那对冷峻的眼睛给人带来的到底是什么。
是一种疏离感。
比如,花豹、老虎这样的动物,其外貌和体型,对于江南人民来说,带来的是一种直逼基因深处的疏离感。他们跟我们祖宗十八代日常所见的牛羊、猫狗等动物都不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嗜血食肉的危险习性,他们的一切在疏离感上已经达到了顶峰,这种疏离感达到顶峰后甚至会造就一种神性。想想我们的曾祖辈,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真正的老虎,在他们眼里,一幅精致、逼真的老虎画像往堂屋里一挂,就能带来一种圣神的氛围。
这种疏离感在一定程度上会让人忘记现实,从而带来一种轻松的快感。
联想一下,其实年轻人追逐影视明星时经历的也是这样一种类似的快感。
上图摘自网络
当我们坐在演唱会的VIP区,而王力宏或者陈绮贞就在离我们15到20米甚至仅仅2到3米远的舞台上,因为先天外形或者声线条件优越、经过化妆、服饰以及灯光的包装,一个人类变得和我们普通人完全不一样,他或她的脸上没有黑眼圈和色斑,他的鼻梁不是我们这样扁平的形状,他的眼睛大而有神。他或她经过精心的包装,所有的缺陷都被掩盖,而且他们的声线也有着天生的优势,唱歌的声音都和我们不一样,这一切带来的都是一种强大的疏离感和到达顶峰后产生的一种类似神性的错觉。这样的感觉能让人暂时忘记令人烦恼和厌倦的日常,给人带来脱离现实的快乐。
此处可以扯一个细节:前些年我和闺蜜去看陈绮贞的演唱会,我们坐在前20排以内,当演唱会达到高潮,我们一起冲到台前,经我们观察,陈绮贞的化妆做得很细致,甚至腋下都涂满了闪粉。
话说回来,长时间单纯的疏离感同样会让人厌倦,在售贩过程中,操作者必须要适度对这种疏离感进行打破,更要对这种打破做及时的收拢和关闭。
其实,动物园本身就是一个打破疏离感的工具,动物们原本生活在大自然,他们那种饱含疏离感的美原本无法让人类看得那么清楚,如今他们被关在笼子里、囚禁在玻璃之后,和我们近在咫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危险性被隔离在玻璃之后,人类在拥有安全的同时更贪婪地吮吸疏离感带来的快乐。
再说开去,多年以前,随着以笼子为主的“小规模囚禁式”动物园的普及,珍禽异兽自身所带有的“神性”也在人类长时间的近距离观赏以及更为致命的精心饲养和小空间囚禁中严重磨损,表现出来就是猛兽不仅皮毛不再光鲜、性情不再凶猛,和懒洋洋的大猫大狗越来越像;完蛋了,他们所带有的疏离感就要被耗损殆尽了,这样动物园售贩的重点也就没有了。
于是,像上海野生动物园那种“大规模放养式”的动物园大行其道,动物被适度放养,而人类却被限制在小型观光车内,动物和人类的距离再次被拉开,疏离感被逐渐重塑。但同时,大型的动物表演会在院内配合进行,给被疏离的人类一个亲近动物的机会。
我梦想中的动物园是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主人公父亲开的动物园那样(如上图,图片来自网络,为电影剧照
电影中,植物园+动物园的模式相当迷人,植物繁茂、水草丰美、动物昌盛、管理得当,当然不能有人们乱扔进兽笼的食物;墙上绘以精美的壁画,让人赏心悦目。而事实上,影片中的动物园也是在印度用多个景点“拼接”虚构的。
再做一个联想,也许你会发现动物园改革的过程,以及那种疏离感的收放也经常被用在明星的打造上。
上图摘自网络
他们出门戴口罩墨镜但也偶尔签名合影,在又高又远的舞台上演唱、随身带保镖,但也冲下台亲切握手。常年保持美好形象,但也偶尔流出争吵、婚变等新闻,一松一紧、疏离与亲近之间,他们又近又远,像神又像普通人,像现实又像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