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时曾拜读过路遥先生的经典之作《平凡的世界》,被路遥先生的文笔所深深折服。上了大学后,在当代文学课程老师:“不看《人生》,等于没学当代文学。”的强力推荐下,认真读了这部《人生》。
读的是《人生》,能收获的,也是许多关于自己人生的思考,例如选择与承担。这种成长的过程体现在主人公高加林的身上。
路遥在小说中刻画了一个心高气傲,性格倔强的年轻人高加林的形象,他是那个时代优秀青年的代表——渴望凭借个人能力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可是,他的民办教师资格被人顶替,经过煎熬和等待好不容易被调动到县城当上了干部,此时的他感到农村的恋人刘巧珍已经配不上自己,于是转投县城播音员黄亚萍的怀抱,最后却因为感情上的纠葛被人告发了走后门的秘密,最终被退回了农村,而此时一心爱他的刘巧珍早已嫁给了老实本分的马拴,再也没有人来安抚他受伤的心灵……
到底应该怎样去评价主人公高加林呢?我认为单纯地指责他喜新厌旧,结果遭到了命运的惩罚,是不够深刻的。他地处境是复杂的,我们可以想像不识字的刘巧珍和通讯员高加林之间的代沟有多么严重,那种矛盾感、纠结感,给高加林带去了深深的痛苦。加林也知道是巧珍在那些人生最黑暗的日子给了他安慰、是巧珍鼓足勇气陪他一起去挑战世俗的不堪,可巧珍只会和他唠叨庄里的水井修好了,老母猪又下了几个崽子,完全无法进入高加林的内心深处……书中关于巧珍的心境是这样描写的:“再说些什么呢?她自己也不知道了。她除过这些事,还再能说些什么!她绝说不出十四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复合能源!”
巧珍是一个金子般闪闪发光的人物,加林要去县城工作,她放他出去。如今他发展好了,提分手,巧珍又很大方的放他走。而自己却难过伤心数日,天天以泪洗面。后来嫁给马栓。 就在高加林打道回府当起农民的时候,巧珍还拉上大姐一起去求高明楼帮忙去那所民办学校说情,让高加林去补空缺教师的位置。这是怎样一个深情的女子,能够始终爱着、善良着。
高加林在道义与美好之间选择了后者,却不知后者对他来说,是虚无的、架空的,是一场随时可能破碎的梦境,高加林等到梦醒后,才知道他原来爱的从来都是巧珍,之前只是被猪油蒙了心,可是,结局已无可逆转。继续当农民其实一点都不可怕,他心痛的是他已经失去一个相爱的人,人世间对他而言最珍贵的东西被他抛弃推给了他人。在巧珍与亚萍之间,他放弃了巧珍,也忘掉了初心,所以跌落,狠狠地跌落,这便是高加林的成长,也是他的选择与承担。
书本之外,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到处充满了诱惑和选择。而往往决定我们的人生的就是那关键的几个选择,这世间的很多外在的东西都可以随意被支配替换,但唯有心不骗人。我们在做选择、决定的时候,很容易就被外在的条件、环境的影响所迷惑,但往往忽略了要遵从自己的心,所以当选择来临时,要问问自己的心,遵从自己的心,更不要做昧良心的事。总有因果,不是你不愿相信,它就不存在。
人生,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一生,但愿我们都可以走稳每一步,等到人生落幕,无悔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