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学习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和沈从文的《腊八粥》结合自己本地的节日来写一篇介绍家乡风俗的作文。
这次习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介绍一种风俗那是写说明文,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那就是记叙文。我给孩子们进行了作文前的指导和引导,他们的作文真是如春节的烟花百花齐放百文争鸣,读着孩子们的作品仿佛自己徜徉在每一个浓浓的节日气氛中,比自己过年都快乐。
不信,一起来欣赏吧!
春 节
高级附小六一班 朱广赟
新年,是乐章的最后一个音符,曲终人不见,江上树峰青。是金樽的最后一葛玉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是献词里的最后一笔勾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把情绪写进笔端,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春节前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挂灯笼,贴对联。下午我和爷爷就架着梯子,拿着工具挂灯笼,贴对联,爷爷登上梯子,我在下面帮爷爷送剪刀,胶布等费了好一会儿才解决完成。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好笑的事。我爷爷每年都会自己把小区单元楼门前贴上春联,我们正贴着来了一对母女。那对母女看到我和爷爷贴对联后,便对着小女孩儿说:看物业正贴对联呢,而我和爷爷只是相视一笑便继续忙碌。
天微黑时,我们全家坐着地铁来到新华广场,热闹的街道挤满了人,电子屏上写道:内蒙古人民祝您新年快乐!
7点多烟花秀开始了,鞭炮声响彻整片天空。我随一缕未消的烟,望见满城的人群涌动和旖旎的绚丽烟花。璀璨的烟花带着欢乐与激情绽放在黑夜的孤独上。如新春到来百花齐放般点缀自己。
夜晚,年味齐聚在餐桌上,丰富的年夜饭让人垂涎三尺,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坐着聊着去年的往事。
午夜12点,我来到楼下点燃烟花,抬头望去,烟花璀璨,烟火声响彻整片天界。我滞于眼前的清水梨花,岁月蹁跹,盎然枝檐抹开冰雪的一隅,停住,昂首,烟火轮廓潋滟了我的眼中承载的须臾。
那一晚,漫天的烟花绚烂的仿佛梦境,就像花瓣是夏吻别春的痕迹,落叶是秋迎接凛冬的脚印。新的一年,也便到来。
元宵节
高级附小六一班 刘羽涵
煮一壶烟火与明月同饮,于是月醉了,夜醉了,我也醉了。我们都沉醉于这元宵灯火之中。
传统节日是世代中华子女对时间流逝的记忆铺点,人们在节日那一天,用双手、用诗词、用美食创作了独属于这个节日的“节味”,描绘出多彩的节日图景。
元宵节虽不是春节,端午那般锣鼓喧天,鞭炮不断的隆重,却比他们有灿烂几分。虽没有重阳、清明那般的高远严肃,意义深悠,却比他们更加的欢闹。虽不及乞巧、中秋佳人成双,游子归乡的幸福时刻,却也有青春婀娜的灯火中国的体现……所以我对这个灿烂的节日保持着特别的好感。
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元宵佳节,整条大街明亮,处处张灯结彩。十分气派。家里有挂菱形福字的,有挂灯笼样儿的。还有的把家搞得像水帘洞,街上每两个路灯间挂六个红灯笼。树上是各种几何图形的连串小彩灯,广场上,公园里,摆着各式各样的大花灯:有荷花溢满池塘,锦鲤在水中撒花儿,有开屏的孔雀,羽毛闪着亮光,有挂在廊亭顶上的巨龙,腾云驾雾,盘旋在上。有高铁、飞机的碰面,有高科技与新中的立牌……这些都以花灯的形式呈现,惟妙惟肖,观赏的人本就络绎不绝,再加上秧歌队伍,整条街更是围了个水泄不通。
猜灯谜也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人们会在彩灯挂着写着字的谜条,纸条上面的谜语生动有趣,不少人驻足停止认真思考。
突然间一阵巨大的声响铺天盖地的传来。右手边,无数颗五颜六色的火花犹如洒下的花瓣。从空阔的那边腾空飞起,绽放在夜空之中。一个接一个,如星星般的烟花在夜幕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构成了一幅令人惊叹的画卷。人们纷纷掏出拍摄工具,记录下这盛大、辉煌、璀璨的每分每秒。
说到头,元宵节最不能缺少的还是那一个个的白皮元宵。青花瓷碗中冒热气的元宵不知道是多少人的甜蜜记忆,元宵节的元宵外皮黏糊糊的,咬不烂,黑芝麻从中溢出,甜而不腻。
我们一人端一碗汤圆,围坐在元宵晚会前,电视机里载歌载舞,电视前的人们有的聊天,有的静静欣赏。我坐在地毯上着手制作一个独特的花灯。
总之,元宵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以欢乐祥和的气氛为整个年画上了句号。
还有许多优美的作品,我也不一一列举,请各位自行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