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的四种类型:
【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的目的:寻求过度关注。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心烦;恼怒;着急;愧疚。
想采取的行动:提醒;哄劝;替孩子做他已经会做的事。
孩子的回应:暂停片刻,很快回到老样子,或换成另一种打扰人的行为。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把孩子引向建设性行为。
给孩子一个对大人有帮助的任务,比如给一个秒表,帮打电话的你计时。
做孩子意想不到的事。
一个大大的拥抱常常有效。
设置特别时光,定期陪孩子。
约定一些无言信号。
避免给孩子特别服侍。
给孩子安慰,表达你对他的信任。
不管孩子的行为,关切地把手放在他肩膀上。
彼此愉快时,花时间训练孩子。
闭上嘴,采取行动。
停止哄劝,站起来,拉住孩子的手,带她去洗漱间刷牙,挠挠她的咯吱窝。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寻求权力】
孩子的目的:寻求权力。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被激怒;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被击败。
想采取的行动:应战;投降;希望自己正确。
孩子的回应:变本加厉;屈从而内心不服;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只有当我说了算时,我才有归属感。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从权力之争中退出来,让双方都有时间冷静,然后再按照下面的一项或几项去做。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并请孩子帮助你一起找到对彼此都有用的解决方案。
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随后开个一对一的解决问题的小会。
引导孩子建设性地使用他们的权力。
让孩子参与问题的解决。
决定你自己做什么,而不是试图让孩子做什么。(等大家都准备好以后,我会继续讲课。)
设定特别时光。
让孩子参与建立日常惯例。
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让孩子把他们的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的议程上。
说出你的爱和关怀。
【报复】
孩子的目的:报复。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想采取的行动:反击;以牙还牙;心想“你怎么能这样对我”。
孩子的回应:反击;伤害别人;毁坏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我得不到归属,但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不要还击,要从报复循环中退出来。
保持友善的态度,等孩子冷静下来。
猜测孩子因为什么受伤,表达同情和理解。
坦诚地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反射式倾听,启发式提问。“你看起来很伤心。能告诉我发生什么了吗?”
如果造成了伤害,用矫正错误的3R。
【自暴自弃】
孩子的目的:自暴自弃。
家长或老师的反应:绝望;无望;无助;无能无力。
想采取的行动: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孩子的回应:更加退避;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
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不要放弃我,请给我一点鼓励、肯定。
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花时间训练孩子,把事情细分到能体验成功的简单步骤。
向孩子演示他可以照做的小步骤。
安排一些小成功。
肯定孩子的任何积极努力,无论多么微小。
放弃你对孩子的任何完美主义的期待。
关注孩子的优点。
不要放弃。
二、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孩子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但是有两条线索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孩子的错误目的。
第一条线索: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如果你感觉到以上类型对应的情感反应,孩子的错误目的就有可能识别出。虽然很多成人都说自己的情感反应是愤怒和沮丧,但事实上,这是对最初感觉的第二反应。
受到威胁、伤害或无能为力,都会让人有非常无助的感觉,以致于我们很快用愤怒作为第二回应把它们掩盖起来。愤怒至少让我们有种虚假的力量感。
问一问自己,愤怒和沮丧背后是什么感受,对照以上类型。
第二条线索:当你要求孩子停止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对照以上类型,你就能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一旦懂得,大人就会乐意去鼓励孩子,而一个受到鼓舞的孩子不需要行为不当。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按照对应的情况鼓励孩子。请注意,同一个行为可能代表着所有四种错误目的,并且,次序也不是必然从寻求关注开始,依次过度到自暴自弃,被动的孩子受到打击,很有可能直接就进入自暴自弃。
对待十几岁的孩子
十几岁孩子不良行为的错误目的,不同于以上常规归纳,有着更多因素。其中,同龄人压力对十几岁的孩子极其重要。此时,同龄人的认可比大人的认可更重要。而且研究表明,此时,大脑的额叶前部可能有迅速地发育,十几岁的孩子常常把周围其他人的身体语言误解为挑衅行为。因此,养育十几岁的孩子时,必须格外注意表达清晰,而且不要妄加猜测。赢得他们的最好方式,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
反思:从小儿子的错误行为最多的就是寻求过度关注。特别是当他觉得我不理解他的时候,他就喜欢制造各种噪音不停的叨扰你,让我烦不胜烦,情绪好的时候我会有耐心的引导他,给他拥抱,通常这样的关注很快就过去,情绪失控的时候,两个人都掉进坑里,弄得两败俱伤。
想到以前的事情总会看到自己那时的无助,无力。当我意识到儿子对爱的匮乏,没有安全感,寻求关注,慢慢我把目光投到他身上,在他需要关注的时候及时回应他,在他需要我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事情无大小,有求必应,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这两年,尽可能满足他的需求,不对抗他的作业,真正做到分数考到倒数几名也不生气,作业没写完也不督促,完全放权给他自己安排。结果今年,因为没写完作业被投诉的事也没有了,早睡早起早到校。给予了孩子自由,孩子才能感受到被尊重,慢慢走向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