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短短7页,我觉得并没有阐释清楚性和婚姻的关系。我好像突然不知道怎么读它了。
在家庭、事业教堂、学校之中,我们从来不曾体验到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状态,在我们每日的思维和行动中,我们内心深处并不曾解脱。
批注:
如果生活,学习,工作没有带给你创造性地快感,那么内心的疲倦可能是无可避免的。
我们真正渴求的是这种遗忘自我的强烈热情,这种把我们自己与使我们完全沉浸于其中的事物视为一同。因为自我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且是痛苦的根源,因此在意识中或无意识中,我们想要将自已迷失手个人的或集体的兴奋状态下,迷失在高超的思想里,或在某种粗陋的感官刺激之中。
批注:
认识自我是一件困难的事同时又是痛苦的事。因为自我的认识并非那么容易和简单,并且,你认识的真实的自己可能会使你惊讶,拒绝甚至无法相信。因此,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也或许根本没有意识到需要认识自我——没有思考过“我是谁”这个问题——当然,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需要长久思索的问题。
但忘记自我,凭着本能去生活,跟着大多数,做大多数阵营里的那一个,显然会使人感觉安全并且无忧。在哲学家那里,也许被称为“迷失”。也并非不可这样生活,都是个人的选择罢了。
创造的生活障碍之一便是恐惧,而顾全体面是此种恐惧的表现。顾全体面的人,受世俗道德所束缚的人,对生活的深刻意义是无所觉察的。他们被自设的道德围墙所关闭而无法超越。他们那种有色玻璃的道德是基于理想和宗教信仰,与真实毫不相关。
批注:
顾全体面具体指的是什么?顾全体面是否是一种生活的美德?顾全体面是否是生活的意义之一?如果是自欺欺人的体面,当然不值谈论,那样的生活深深烙印着“恐惧”。譬如,为了显示自己是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而去做所谓的“好事”,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而不断地去“言说”,如果所做之事并非出于自觉自动,那么一旦没有做成就会后悔就会压抑,大概这样就是所谓的“带有有色玻璃的道德”。这一切,都与真实无关,因而不值得追求。哪怕做成了,自设的道德感使他们心满意足,但真实的自我依然在“混乱,不幸和冲突之中”。
爱是不属于心智范围的,它完全不依赖思想及其狡猾的计算、自我保护的需求和反应。
批注:
爱是无私的。爱是单纯的,它不携带其他东西。
造成问题的是心灵的种种障碍和其逃避方式,而非性或任何其他特定的事故。因此,重要的是了解心灵的过程,它的趋向和厌弃,它对美与丑的反应。我们应该观察我们自己,观察我们自己是如何对待他人,以何种态度面对男人和女人。
批注:问题来自内心。内心的障碍。去克服它。
我们并非是靠专家来了解和修理的机器,我们是一连串的影响和事件所造成的结果,每个人都必须亲自去拆解他自身的混乱而加以了解。
批注:
审视自己。以帮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