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七部》(32)
共体经济圈分配原则的科学性
在劳动被生存目的劫持了的情况下,奢谈劳动的愉悦性意义是毫无用处的,劳动价值用以分配,劳动者面临的是分配的合理性问题,涉及不到劳动愉悦与否的问题,因此,共体经济圈运行模式出现了,它是人类意识形态跨纪元转换的过渡形式,它是对旧经济体制的一场不动声色的革命,其中,最重要的革命就是分配方式的革命,让劳动价值的分配趋于合理化,即让劳动价值回归劳动者,这是分配革命的意义所在,也是共体经济模式运行的目的。
为什么要进行劳动价值的分配?分配是生命伦理的产物,将我们共同创造的劳动价值进行再分配,这本身并不符合劳动的原则与目的,但是,过渡时期的劳动行为和经济模式只能迁就于合理,即尽可能让未来的理念符合现在的逻辑,这将是人类跨纪元转换过渡时期的一大特色,就如同水栖动物为了转换为陆栖动物而不得不让鳃与肺同时存在一样,取得尽可能的合理性是共体经济模式的基本理念。
在现在的逻辑下,我们只能尽可能地达到分配的合理性。分配的依据是个人劳动的价值,将共同劳动的结果分配到个人,这在旧的经济模式中是不可能的,因为无法核算出个人的劳动价值,所以,私有制只能将劳动力雇佣化,或者将生产及经营个体化,这便是造成经济实体散而碎、经营混乱和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分配难以进行或分配不公是经济运行长久以来的死结,极大地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共体经济圈的运行模式首先解决了分配的伦理问题,也就是圈内创造的产值归圈内劳动者所有,参与分配的因素只有一个,就是劳动价值的计算,剔除了资本盈利和其他参与分配的因素,从产值总量到每个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分配就仅仅是个计算问题。圈内生产及经营的运行采用的先进的网络技术这就派上了用场,区块链的透明化运作手段,即落实到每一个劳动环节和劳动者劳动过程的记录就都作为了分配的依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各工种和各种劳动内容、过程甚至劳动性质作细致严密的数字化处理。
根据劳动难度、强度、时长、劳动者付出的代价以及生产和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分解进行劳动价值总量的占比运算,能够得出理论上准确的不同劳动者的劳动价值数额,依据这个数值进行的劳动分配是能够做到的最合理的劳动分配方法,这个分配方法的要点是:生产总值确定,再分解到各个运行环节,从经济圈总体的三级核算,到各生产、经营单位的二级核算,再落实到个人产值的一级核算,自动运行的核算系统会精确地得出每个劳动岗位及每个劳动者的劳动价值,这些运算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不算难事,由于区块链技术中的公开性、透明性及数据不可更改性,这无疑使每个劳动者的劳动过程记录都有据可查,再根据其各自不同的劳动内容、劳动性质及劳动成果,运算出相对合理的劳动价值结果是可能的,这也正是共体经济的主要特点,只以劳动价值来做运转结算的依据,同时只以劳动价值来作分配依据,使经济运转程序简单化,这才使得合理分配成为可能。
为谁劳动?劳动的目的和结果是什么?这才是打开分配难题的钥匙。把劳动从复杂的经济关系中纯粹地剥离出来,只进行劳动价值的核算,只有没有夹杂其他经济因素的劳动价值的核算,才有公平合理进行分配的可能,这是解开分配关系死结的关键所在,不以劳动价值作依据的经济运转根本无法作出合理的分配,因此,劳动者只能领取雇佣工资,当然,雇佣工资不具有分配的性质,更谈不上分配的合理性,我们并未完全意识到,工资制度不但不具有按劳分配的意义,另外,从经济伦理上,让劳动者与劳动的关系产生了极为复杂的扭曲关系,劳动者的身份变得含混而因此被忽略,劳动关系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以及人的存在伦理关系挂钩,因此,劳动及其报酬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涉及的问题复杂难辨,当然,按劳分配的原则和其公平合理性成为泡影,这也是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的深层原因,分配不公,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我们只得停留或退回到数千年前的私有或个体、家族式的产业形式?因为我们解决不了分配问题,我们因为分配问题无法解决而聚合不成经济共体,我们只有经济的竞争、分解与角力,我们只有在彼此经济利益的剧烈摩擦中耗费大量的宝贵资源、浪费不可计数的能量,其实根源就在劳动分配上,劳动分配的不合理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麻烦和苦难。
共体经济模式的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法,预示着经济革命已经从根本上开始改变旧的经济模式,预示着从经济开始的人性伦理大回归,预示着新的存在秩序的可行性,预示着人间的一切改变已经开始。(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