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曾经遇到这样的事:一个健身达人偶遇朋友,言及身体状况。达人说着管住嘴迈开腿之类的大路话。
朋友年龄不大,有基础——病,高血压,高血糖,对病很是恐惧。就问:你都咋运动的呢?
达人说自己跑步游泳去健身房。朋友说:都这个年龄了,可别那么大运动量,身体能受得了吗?
B
一直在想为什么身边有那么多人,那么愿意指导别人?
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独立或集体进行的项目,只要身边有人,就可能是你的导师。这样的人总是把满满的关心写在脸上,对你说这应该说那不应该,根本不考虑你喜欢不喜欢,甚至不考虑你已经按着自己的意志完成了目标(比如买了房子或车),让人觉得不说话会憋坏他们的膀胱。
你跑个马拉松,有人对你满是关心的说:
跑什么马拉松,别跑了,运动也得适可而止。你看那些运动员都是一身伤痛,哪有长寿的?你的身体根本受不了极限运动,要是弄个伤残或猝死不如不跑呢!健身有很多种方法,干嘛非得跑马……
买个车回来,他说XX牌子的车,我不喜欢。还是XX牌子的车质量过硬。你买一辆XX车,就意味着XX多制造几颗子弹,来打我们。
面对这样的好心指导者,我只想问,您跑过马拉松吗?你自己有车吗?
你学习新技艺——比如吹黑管,比如绘画,就有人对你说:
人过三十不学艺啊。从历史上看,有几个是岁数大了才开始学习的?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咱可做不来!还是尊重现实吧。
我只想知道,您这又是历史,又是自然规律的,三十以后学过什么新技艺呢?
你写篇文章,本想请Ta指点,却来一句:从人类历史的角度看你这个话题没有什么意义。
如果我能写出从人类历史角度有意义的话题,还会找您评判我的作品吗?
C
起初,一直以为导师们的初心是好的,只是陷于过往经验的窠臼而无法自拔,恰如套中人别里科夫,见不得别人对生活有任何改变。
面对人生导师满满的热心肠,浓浓的善良,除了缄默作沉思状——给导师保留面子,更多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导师们所有的反对都来自其头脑里固有的图式。所谓的为你好,不过是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人不能超越自己。你的认知方式与我不同,你必须与我保持一致,才能行动,否则就是你错了。
一个从来没有跑过马拉松的人,指导别人去跑马拉松,你想以他的经验能成功吗?一个从来没有学过吹拉弹唱,不懂得任何绘画技巧的人,用他的人生经验来指导你的学习乐器,学习绘画,能成功吗?
有的人对写作绘画,弹奏乐器,运动健身,户外活动略知皮毛,就不顾一切的去指导指点别人。自身都是一知半解,哪来的经验来指导别人?
可是偏偏有很多人愿意做这样的人生导师。
D
导师们通过帮助(消磨打击)别人(的自信心),实现了自己的快感。指导帮助别人,似乎使其提升了人生高度,也显得比别人更高一筹。心理满足感瞬间爆棚,幸福感油然而生沛然而至,何其快乐?
看,我就是比你高,就是比你懂得多!在这种一厢情愿的对比中,尽情的享受自得其乐的比较结果。这也是导师们乐此不疲的原因。
指导者的认知世界里,任何超越已有经验的做法,都不可饶恕。
三十岁后学艺,或是跑马拉松?这些都超出了指导者的认知范畴。有人竟然挑战我不知道的领域,这就是不可饶恕的!
你知道前面会碰到什么?有多少坎坷曲折?
这些坎坷曲折,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心灰意冷头破血流。与其到时候无助,无奈,还不如现在就不做。与其到时候不知怎么办?还不如现在不做!这是指导者的心理逻辑。
指导者身上有房龙作品《宽容》序言中的智慧老人的影子,[山脉外的一切不为人知,直到世界末日。老守田园,固步自封,是他们最乐于见到的。
E
指导者最强大的心理动力源就是:为你好!他们以为自己的人生经验就是世界的核心标准。他们的世界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符合我的标准,就是好的;不符合我的标准的,就无法接受接纳,无法宽容对待。
我说这些全是为了你好!这是所有教育教训指导指教的基础。
要是别人让我说我都不说。一副与你超级亲密的样子。
其实,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为了掩饰导师超级强大的虚荣心,满足自己瞧超级强大的自我需要。
我需要你的指点,而不是你的指指点点。面对导师,我只想说。
F
上面这些导师说的话,我几乎也曾经对别人说过。那是自以为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直到有一天,自己也遇到了一个指导我做事的人,才发现,自以为高端大气的指导别人的行为,让被指导者如此不堪,如此难过,如此不爽。
回想自己当初,经常用无所不知的口吻,居高临下的态度,指手画脚的姿势跟别人交流,那时候的交流对象对我该是多么厌恶,厌烦,讨厌呢。
原来自以为无限美好的心理形象,霎那间轰然坍塌。
G
我曾经遇到一个改变职业的机会,但是我没有珍惜,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
我会说,我要改变,不再做别人的指导者,更不要做任何人的人生导师!
文/天长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