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影视人员扮演的角色深入人心?又为什么有的总让人出戏?为什么有的人只是看外表就让人觉得不可信?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电视为真实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定义:讲述者的可信度决定了事件的真实性。
这里的“可信度”指的并不是讲述者曾经发表过的言论是否经得起事实的检验,它只是指演员/报道者表现出来的真诚、真实或吸引力(需要具备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点)。”
比如有的影视角色让人觉得尴尬,因为总让人觉得他演的和人和角色是两个人,角色没有代入感,演员塑造的角色不成功,表现出来的人物真实度不高,吸引力也不强。
有的影视角色刻画成功,令人无法忘记。比如容嬷嬷,雪姨以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安嘉和,这几个演员演绎的角色之狠深入人心,让观众对他们咬牙切齿,容嬷嬷的扮演者李明启更是被骂了20年。
如果不是荧幕形象你一定会认为这几个反派角色现实当中也是极其恶毒的人,然而事实却是他们的性格截然相反,塑造角色的真实度连观众都信以为真。
演员表现得越真实,角色塑造越成功,人物形象可信度也就越高。
比如很多演员因电视剧产生了人设,如果在剧中正面性格表现越真实,就会让观众产生光环效应,认为该演员现实中性格也是如此。
然而反派角色的塑造成功告诉我们一切都是可以“演”出来的。就连可信度也是一种表假象。
即管如此,演员仍旧存在许多无法突破的角色,比如面相精明无法选择傻白甜的角色,年龄过大不适宜演绎年轻的角色。
专业度是必须的,面相上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这使得一些演员角色受限,想要突破困难重重,而年龄上的障碍则无法逾越。
演员在角色塑造上需要花费很多的功夫,比如有的演员为了角色减肥、增肥,为了成为角色中的人物考了很多证。
尽管演员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有的角色依然不被认可,观众们的评价褒贬不一,众口难调。
所以做演员难,做好演员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