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文艺作品,文艺作品本身就有一定的个人风格,同理欣赏诗词也就各有偏好,虽然我们能在公约数上找出大致的水平划分,但是随着时代前进和人类知识点的增长,很多标准也在发生变化。
你以为一般,蘅塘退士以为很好。蘅塘退士没有选进《唐诗三百首》的诗歌中,也不乏你我喜爱的作品。
当然,作为大众启蒙诗词类书籍,《唐诗三百首》有其选择标准,这一标准是适合大多数人的,但是也不代表每一首作品都必须人人爱。
我们衡量好诗,是要在自己懂诗词知识的基础上,相信自己的判断。当然你不学习诗词,就无从反驳他人的标准——比如你说《怨情》感觉一般,可是哪里有问题,你能说清楚吗?人家说《怨情》好的文章,可是一篇又一篇的。
诗词赏析,无非两个角度——格、调。
首先纠正一个常识错误,“格调”中的“格”,并非格式,而是“品格”。“格调”中的“调”,反而是“腔调”。
换个说法,就是内容与形式。
这里明说吧,为什么你会觉得它一般呢?以我个人看法,这首诗就是在形式上出了点小问题。
为什么没有人指出来呢?
因为新时代下意境大过天嘛,加上这是诗仙李白的作品,没有人敢对诗仙的作品提出质疑。近年来的诗人们对诗词格律嗤之以鼻,将李白树立为不守格律却写好诗的典型,让人没有胆量去怀疑这首作品本身的问题。
其实这首作品的问题很简单,超级简单,就是“三平尾”。
实际上唐诗,特别是李白所在的盛唐以前的作品中,“三平尾”经常出现,李白有,王维也有,这并不稀奇。因为当时格律还在发展过程中,“三平尾”的诗病控制没有那么严谨,所以出现就是正常的。即使后来诗人写出了“三平尾”的作品,也只是影响这首作品的区分——不是近体诗,而是古体诗。
而它是否影响一首作品的成败(好坏),那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唐诗三百首》中的《怨情》如下: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在分类中,蘅塘退士将这首诗归在了“五言绝句”,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五言绝句包括了五言律绝(简称五绝)和五言古绝,规则之下我们详细看这首诗,就会发现这是一首不遵守格律的五言古绝——这不是问题,但“三平尾”的出现让诗句的吟诵性出现了问题。
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第二句“深坐颦蛾眉”,这个“颦”字发第二声,在平水韵中也是阳平。它在这里造成了“三平尾”,念起来没有音调起伏,是犯了格律诗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