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民都在关注高考,全国人民都在关注高考作文题。
今年的语文高考作文题(全国卷一),内容如下:
漫画,总是能让成人的世界大开脑洞。看到微博里无数人在话题下方欢乐留言,
网友A:这是在论学霸的外貌特征吗?为什么成绩好的总是头发少!
网友B:你们还不明白吗?考低分的孩子,家里早就打通了名牌大学、事业单位的入口,你若“及格”就是晴天;高分孩子没背景,只能全靠拼实力。
当然,大部分人在看了这组特意将两个孩子成绩和所受到的奖惩,横纵对比之后,感情的天平倾向了高分却挨打的孩子那边,从而引发了各式关于教育观念的大讨论。
然而,请原谅我真的看了好久都一直不明白:为什么非要将两个孩子做横向的比较?如果单从纵向看,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进步了就欢喜,退步了请警醒。又有什么不对吗?
-1-
100分比60分,不过是甲的长处比乙的短处
还是回到这张图,从考分和读书说起。
回想我们读书的时候,班上的学霸都有些什么特征?
要么是刻苦努力,别人花6分精力在学习上,他花12分精力。
要么是天资优渥,承袭了父母的好基因和原生家庭的好环境,他们天生就更擅长跟分子分母、化学元素打交道,这种人懂借力也会使力,花8分努力却得到了12分成绩。
可是,只花6分精力在学习上的孩子,却将剩余的精力,有意无意的投向了别处。或者,偷偷的在教室后面翻小说;或者,热衷研究各种小手工、小制作;或者,在操场疯跑促进大脑神经……总之,这些投入在其它方面的小种子,说不定在长大后的某种机缘环境下,就成为了参天大树。即便不会都成为韩寒、爱迪生、乔布斯之辈,但这些小特长和小积累,却让他们在如今同质化的競爭社會中,成為一個具有個性標籤或長板優勢的人。
家庭的优势和给予也是同样。学者型的家庭自然更容易把高智商、巧方法和广博的知识底蕴传递给孩子;但商人的孩子可能在潜移默化承袭了父母的投资眼光和果敢;官家的孩子可能从言谈交往中学习了父母的为人处世和圆润周全;即便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也可能学到了家里的吃苦耐劳、认真细致或乐观豁达……这些不同的小品质,都有可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大放异彩。
换句话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鲜明个性。每个家庭也是如此,都有其长板和短板。
拿这家孩子的60分和那家孩子的100分相比,相当于“田忌赛马”里,拿自己的上等马(强项)和别人家的中等马(短项)比。这样的比试,最多也只是一个“点”的比试,从整个人生来看,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2-
攀比多烦恼,聪明的人生是自己跟自己比
所以,与其横向相比,比到各种心塞、无力、怨不公;不如纵向比,自己跟自己比,但求今天比昨天进步多一点。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有这种粗浅的认知,是在24岁刚结婚那年。
可能因为年纪小,总免不了喜欢拿自家老公和别人家比,还自以为聪明的点拨他:“咱们没有背景就得更努力呀,不然几年后,你们同样起跑线的一批人,别人都借势上去了,你得有多尴尬。”
可我这位标准的学霸型老公,却总能云淡风轻的一言带过:“总是和别人,你永远也不会开心,因为总有人比你更强。所以我们就自己和自己比吧,但愿总能走在不断进步和追求更好的路上。”
后来发现,在我先生的这种思维影响下,我们这个小家的幸福感一直比较强。
懂得不去刻意攀比,相当于给人生做了一道减法。不必把自己人生陷入周遭的舆论、眼光,和自己制造出的假想敌和不快乐里,真的能轻松不少。
而懂得自己跟自己比,相当于给自己的人生做了一道加法。使我需时刻正视自身,不断充值、努力和提升自己,可谓真正的受益无穷。
这八年来,我们的每一个小进步,都满怀感恩和欣喜,我们去认真体会这种由自己的努力而收获的生活甜美;而每当裹步不前或走下坡路时,我们则自鸣警灯,居安反思。
-3-
真正拉开距离的,往往是人生下半场
我真正对“人生就是自己跟自己比”这句话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是在32岁这一年。
今年四月,我放弃了“拿着年薪”、“轻松稳定”、“中层管理”这样一份普遍认为还不错的工作,成为了一枚所谓的自由撰稿人,自称“回家的写字做梦者”。
很多人不解,以为我是工作遇到了难题,或者是想休息,或者是做做天生浪漫的文艺梦。
但我自己却心里十分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之前的工作,虽然看上去不错,但我最大的感觉是:没有安全感。工作真的不难应对,我只需要吃过去几年积下的老本,就可以从容应对。后来因为业务周期等,工作更加清闲,以至于我感觉根本学不到什么,很少进步,每天熬下班,在聊天和刷网页中荒废……后来,在大段的工作留白中,我开始尝试捡回自己的写作爱好。再后来,觉得这样“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公司和自己都不够负责任,索性就离职,专心看书和写稿。
离职到今天,大概刚好也就两个月吧。虽然这两个月我没有赚钱,后续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也不准备去赚钱。但内心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并充满底气。
我每日泡图书馆、看各种书,仿佛又回到了求知若渴的读书年代。我通过记笔记和写稿子,将各种在书中看来的知识,加以归纳总结,辩证的分析、转化成观点、运用到生活;我通过运营一个小小的微信公众号,而走入到了一个更大的圈子,我没有与社会脱节,而是焕然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这种感受,归根结底,来自于之前我为自己没有进步而焦虑发慌;如今我为自己有所成长而内心充盈。
过年的时候,我回老家,见了一位老朋友。这位老闺蜜在二十出头的年纪,是位标准的“生活家”和“闲太太”。工作,只有用来“打酱油”的。而在三十出头的年纪,却摇身一变成了女强人,现在是公司里的二把手,却还在思忖着条件成熟时,自己开公司。
问其原因。她说:我小的时候,父母一辈正赶上90年代轰轰烈烈的下岗潮。父母单位算是比较好的,给了一笔不小的安置费,看似下半生无忧了。很多人也以为是,所以过得十分安逸,每天开心的打牌、逛街、看电视。
可是,没想到几年之后,差别就显现了。以为后半生衣食无忧的人,其实是在坐吃山空。他们真的就潇洒快乐了那几年,之后很快就陷入了更大的忧患;而懂得去拿那笔安置费,不断投资和再升值的人,当时谓之“喜欢折腾”的人,反而现在都过的比较好。
看吧,人生真是一场漫长的长跑。真正拉开距离的,往往是人生的下半场。如果说上半场是拼爹、拼长相、拼教育、拼资源,那么下半场才是真正的拼智慧、拼能力、拼心态、拼毅力。而且只有到了下半场,才能真正看出,你活得够不够长久、有没有价值,是否给了下一代更高的起点。
所以,不管你今天出身是不是好,站的够不够高,都不必焦虑或骄傲。我们见过太多将一手好牌打到稀烂的人,也见过太多手握烂牌却智慧转化的人。追其关键,不过是懂得居安思危,一生都在追求进步而已。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