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养育一直以来是各种文化面临的一个难题,大部分女孩天生安静,不惹事,父母养起来省事放心,但是男孩往往小时候调皮捣蛋,是名符其实的破坏大王,青春期叛逆、冲动、喜欢打架挑衅,并且男孩在中小学时期都不爱学习,他们把注意力放到你永远想不到的地方,你似乎每天都在担心你家的男孩今天会不会闯祸。家有双胞胎男宝,我必须提前学习对他们的教育,看了这本书,你会发现,男孩子一切让人头疼的表现都是有原因的,知道了这些原因你肯定会恍然大悟,后悔自己曾经无知的惩罚,原谅他们无理的行为,并且能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在父母的爱的包围下安全成长的孩子更有安全感,长大后很少出现心理问题,并且更加自信。6岁之前的男孩应该和父母一起度过温柔岁月,父母应该和儿子一起玩耍,逗他们玩,此阶段的男孩比女孩更易患分离焦虑症,尤其喜欢母亲一直在自己身边,所以父母尽量自己带孩子,而不是为了挣钱推给长辈养,不仅因为大部分长辈的教育观念已经过时,最重要的是无论多么优秀的长辈也代替不了父母的作用。中国国情导致了很多留守儿童的出现,我作为母亲特别心疼这些孩子,他们本应该在父母满满的爱意里快乐成长,却显得很孤单,小小的孩子装着很多心事。教育为国之根本,从小的教育就很重要。
大概6岁以后,男孩慢慢意识到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男人,意识到自己和女孩不同。女孩总能引起大人的关注,男孩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经常故意制造一些麻烦,如果你知道你儿子惹麻烦是为了引起你的关注,就不会马上批评责罚他了,而是去关心他,和他一起玩耍,与他交流谈心,也不再只是自己顾着玩手机,让孩子肆意看电视,多了温馨的亲子陪伴时光。再长大一点,到了十三四岁,男孩体内睾丸激素猛增,变得冲动易怒,做事不计后果,对一切变得不在乎,甚至觉得“无知就是酷”,和父母显得不再那么亲近了,变成了特别棘手的青少年。如果此时父母只是一味不加理解地去唠叨批评他们的行为,只会引起男孩子们的反感,如果明白这些都是睾丸激素猛增导致的后果,就会引导他们正确释放体内多余的精力,可以通过运动,跳舞等爱好,他们也渴望被理解,渴望交流解决自己的疑惑,父母和儿子正确的沟通交流可以树立他们正确的三观,影响他们的一生,应该作为朋友和他们一起渡过此阶段。成年后的男孩就成为父母引以为傲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他们的思想和作为渐渐变得成熟,父母对孩子十几年的教育将要通过他们的表现而体现出来。
从婴儿时期开始,母亲一直在孩子的成长中担任不可或缺的角色,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是由母亲完成的,一直以来父亲的任务就是赚钱养家,这种“丧偶式”的教育方式正在慢慢转变,大家逐渐意识到父亲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和上一辈的严父形象不同,当今众多男性懂得把对孩子的爱表现出来,从孩子刚出生时,和妻子一起分担照顾新生儿的任务,到后来和慢慢长大的孩子一起做游戏,读绘本,一起郊游,运动,孩子们似乎更偏爱和爸爸一起玩。爸爸在男孩子的一生中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从男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性别,未来会成为一个男人后,他会模仿爸爸的习惯和偏爱,举个身边的例子,我爸爸是大家眼中不抽烟不喝酒的好男人,我的两个哥哥成年之后对这两项行为没有任何兴趣,做事风格也和爸爸很相似,我老公的父亲一直是抽烟喝酒,我老公和他两个弟弟现在也是离不开这两项嗜好。家庭教育特别重要,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更为重要,当一个男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一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习惯和偏爱,一定要做一个正面积极的role model,男孩子都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受人欢迎的男人,他会从父亲身上学习怎么做男人。男孩期待和父亲作为男人一起谈论成长中遇到的困惑,一起和父亲运动,在儿子的人生中遇到任何麻烦,父亲都要站出来,作为男人引导儿子勇敢向前走。如果单亲家庭母亲一人抚养儿子,在儿子十来岁时,要为他找一个优秀的男性引导者,让儿子与他多接触,同样可以帮儿子顺利长大。
一个男孩的成长会遇到很多问题,青春期的他们逐渐对性感兴趣,并且容易冲动做错事,父母对孩子性的教育要做到学校前面,因为你不知道学校会不会给他们正确普及这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个难以启齿的问题,父母总是头疼该怎么向孩子解释,如果避而不谈,可能造成孩子对性错误的认识。建议从孩子小时候就告诉他们男女的差别,正常和他们讨论这个问题,当他们有这个意识的时候,就及早引入该话题,才能助他们走过对性懵懂又冲动的时期。
男女大脑结构的不同,使男孩在语言和表达方面较弱,也导致男孩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经常逊于女孩,所以在男孩儿时的教育上,最好多引入朗诵和语言学习。男孩的精细动作和心智发展程度也弱于同龄女孩,所以专家提出让男孩晚入学一年,以不致于长年被女生压制,而失去自信。
我会用心教育陪伴我的两个男宝,我先生更是一位好父亲,宝宝出生一年来,他的表现完全可以打满分,我们俩为了给他们一个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一直在改变、提高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要求他们做到的,我俩必须先做到,比如多看书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对他俩的教育尽量做到不打不骂不吼,多沟通多理解,我俩一直自以为我们的两个儿子会成为有用的人!
写这篇文章时,我的大儿子刚刚学会走路,真的是一件值得纪念的事情,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我都在慢慢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