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黏性的文章,就像给干涸的心灵洗了个澡。
为什么这些年一些新媒体的文章,像咪蒙,会这么火?随便一篇文章都能过100,000+ ,一篇广告价值几十万,不得不让人心生羡慕嫉妒恨呀。可是大家都只看到她的文章破百万很容易,而自己的公号运营数年,还是只有过百粉丝,甚至都没有人看,这中间的差距到底在哪呢?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黏性的问题,你的文章是否能勾住读者的心?
一个读者初次进入到文章的时候,往往都是漫无目的浏览,或是出于好奇,无聊,或是抱着猎奇,学习的心态,只有在文章开头30秒内启动读者的好奇心,并能让读者轻易获得你想要表达的想法的时候,你才有可能让ta停留下来。
一篇好的,有黏性的文章会设下悬念,引人入胜,具备强黏性,让受众爱不释手。
何为黏性?它是指观点能让人听得懂,记得住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就像被胶水黏住了一样,不自觉地被它吸引,而且很难忘记。
当我们在写文的时候,通常很容易进入到一个知识诅咒的状态,是指当一个人知道某件事情的时候,ta就无法想象,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情况。
当我们已经知道和不知道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去描述一件事情,你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有些影视剧,即使是懒婆娘的脚,又长又臭,我们依然不愿按下快进键,不依不饶的追着狗血剧情。因为当不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样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的把自己融入那个故事,成为故事中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去感受情境的变化,情感的此起彼伏,直至剧情落幕,自己可能会破口大骂编剧,认为ta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而当我们提前知道剧情的时候,结果就大不一样了,我们就会变得理智很多,被剧情影响的情绪也就会消失殆尽。
具备读者思维,把你深奥难懂的行文方式变成简洁,接地气,运用故事思维,给读者带来意外惊喜,把自己想象成你和读者在对话,并用最快的时间,让读者明白你想要说的是什么?
比如咪蒙的那篇代表作《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里面的那篇文章,里面提到的一些故事情节,也都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文笔也比较朴实,读起来自然能引起大众的共鸣。
一篇有创意的文章,通常它具有六项原则:
001简单:指传递的信息要精练,便于记忆
002以外:这是为了引起注意,引发好奇
003具体:有助于理解和消化
004可信:因为只有人们相信,才会被影响
005情感:比如同情,恐惧,喜爱等,激发人的同理心
006故事:它很容易让人们在脑海中进行模拟,从而影响之后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