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多久以前的一个夜晚,依稀记得当时似乎还下着点小雨,我和圆圆出门散步的时候看到马路对面有一座小房子的墙上亮着三盏灯,灯下有着“南无阿弥佗佛”几个大字。这样的一座小屋和这一句佛号,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既让我充满了好奇,也在那个微凉的夜晚让我感受到了一丝别样的温暖。
继那晚之后,我心里好像不止一次地升起过想要去到这栋神秘的小屋一探究竟的愿望,可是围着下面的这条路走来走去好多次,都没有找到上去的路。生活日渐变得忙碌,我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里,又一次又一次地离开这里,甚至于都忘记了这个地方的存在。
最近又要搬离这里了,在手机上查看地图的时候,无意间发现这附近有一座小庙,距离我才五百米左右,我总想着要找个时间过去看看,今天刚好定下了搬家的时间,便决定下午无论如何要去这座小庙看看。坐在公交车上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那个夜晚看到的那座小房子,那里应该就是寺庙的位置了吧!下车之后我按照导航的提示走,它还是把我引到了之前我走过无数次的那条路上,莫非是要从这个施工的小区走进去吗?正想着,一位阿姨拦住了我,她告诉我再往前面走一段就到了,我将信将疑地往前走,却意外地发现了马路旁边还有着另外一条岔道。循着这条岔道往上走,我便找到了地图上标识的兴国弥陀寺。
我预感到这座寺庙的规模不会太大,但也没有想到我所看到的那一座小屋,便是这座寺庙的全身了。寺里只有一位师傅,是位年龄较大的比丘尼,见我过来,便问我是否要烧香,我赶忙点头称是,她便从安放佛像的桌子底下抽出跪垫,并让我自己拿香点好后供佛。
大厅的陈设很简单,左边供奉着西方三圣,右边供奉着其他的几位菩萨还有一位老法师的照片,也不知怎的,我看到这位老法师的照片觉得很是亲切,似乎还有些面熟,师傅告诉我这是台湾的上唯下一老和尚,就是在这座寺庙里圆寂的,唯一老和尚生前不爱拍照片,在一次摔伤后答应了弟子拍照的请求,这才留下了这张宝贵的照片。
师傅告诉我她的法号是梵寂,出家前是当老师的,得知我和她曾经是同行,她便特意送了一本经书和一张佛卡给我,并且嘱咐我有时间的话,可以多读一读经书。梵寂师傅还告诉我说她已经在这座寺庙里当了十多年的义工了,修缮这座寺庙的钱,有一部分还是她自己卖了房子后拿出来的。师傅说这世间的一切她都可以舍掉,只要还剩下一张嘴可以念佛便好了。
现在的我一边回忆着梵寂师傅在寺庙里对我说的话,一边努力地将脑海中的话语转化成文字,我知道我无法用文字完整地还原这一场对话,我也很快就会忘记今天说过什么,又听到了什么,但是我会永远记得今天这一种独特的亲近感和那晚灯光照耀下的那一句“南无阿弥佗佛”。
不知不觉间,学佛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卷帙浩繁的书海中,我读到了《菩提道次第广论》,也遇到一群一起学习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在我最为迷茫的一段时间里,找到了自己将来要走的路,也通过学习,慢慢地了解和接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