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组织部部长陈希的《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文章中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需要统筹抓好干部育选管用工作”。新时代对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下,就需要在干部预选管用的工作上创新选拔机制、完善培训机制和健全管理机制,才能选出来好的干部、留住干部、用好干部和管好干部,推动干部预选管用工作驶入新时代“快车道”,打造真正符合新时代基层治理需要的干部队伍。
把握一个“新”字,创新选拔机制,把好干部预选“方向盘”。干部选拔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最前面的一公里,目前干部选拔机制是通过相应的考试和面试在社会中考聘、选调和遴选符合条件的干部人才,此选拔机制确实可以在众多应试者中挑选到能力相对优秀出众的人员,但是也可能会造成一些具有潜力的人才流失,创新选拔机制,建立竞争性见习选拔制度,笔试和面试可能考验一个应试者的学习能力,但是对于知识应用和工作适应度却无法段时间内考察,见习选拔制度就是在优中选优,以此也可以纠正目前中国社会大部分应试人员对于考上公务员的错误态度“考上即养老”等,以一至三个月的综合见习期,通过实际工作考察应试者的工作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最后再进行优胜劣调,可以减少到岗后的适应学习时间,也可以避免一定程度上的后期人才流失情况,通过竞争性选拔出最合适的干部任选。建立我国干部选拔专有人才库,尤其是面对专业技术性人才,比如科学人才、医学人才等,将我国社会中各行各业技术性人才收录到人才库中,并且联合全国各地高校建立人才培养合作,开设实训基地和实训点,深入挖掘青年人才,促进我国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
瞄准一个“活”字,完善培训机制,用好干部培训“助推器”。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职前培训是为了帮助干部更好的了解工作内容范围以及工作节奏和环境,同时通过职前培训也可以分辨一个干部在真正工作的时候是否符合岗位需要,在职前培训的时候,应该加入基层实际工作培训阶段,“笔杆子”固然重要,但是更需要能拿得起“笔杆子”也能“迈得开腿”、“张得开嘴”和“敞得开心”的干部,因此在将基层实际工作纳入到职前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透过此达到考察目的,也能使干部真正明白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干部放到群众中,只有了解到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和实际需求,真正以基层的视角来面对工作,才能够使“笔杆子”含有更多的墨水,“步子”迈得更有力,“心”更贴近群众和党,充分利用职前培训这个“助力器”,推动干部队伍建设在新时代的“快车道”上不掉队。
坚持一个“细”字,健全管理机制,塑好干部管理“强引擎”。管理不能局限于标准和约束,管理应该是为了工作更好的开展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存在,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可以促进工作的推进和发展,管理机制包含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其中就需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对干部的一种负责,也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负责,在对于基层干部方面可以试行多元工资构成体系,实行固定基础工资更改为“1+(±1)”模式,±1为考量工资,在基层以乡村,乡镇等具体区域的发展情况来量化成考量工资的±标准,实行集体经济挂钩工资,在给基层干部一定压力的同时也是给基层干部更多的是一个激励行为,改变“养老式”干部发展现状,并以三年或五年为一期,将干部个人利益与群众集体利益挂钩,真正“细”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上,让干部深切感受推动作为,通过此项激励机制,也能挖掘许多一直埋没在基层的“一肩挑”干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腐防不作为。(姜善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