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下午,便能感觉有股神奇的魔力在召唤。30公里之外的老家,是一块巨大的磁场,而我,是一片零碎的铁屑。每一个工作日是老家与我之间的铜墙铁壁,直到周五最后那道下班铃声响起,回家之路便再无阻碍。
家里没啥名贵的大菜。像这种时节,一盘薯叶尖,一碗南瓜汤,便能把肚角撑得圆圆鼓鼓,吃得浑身舒畅。也许,是这多年不变的味道里,藏着一股深情、一抹记忆。也许,是老母亲固定的油盐配比和菜的熟透程度,早已让味蕾习惯与依赖。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任厨师,尽管我们会在后面的生活中遇到很多手艺精湛高超的妙手,能做出令人拍案叫绝的美味,但是,再绝的手艺也做不出母亲与家的味道。
每一次走进老家,心头都有涌动着莫名的温暖。四面八方的蝉声,像雨点般砸向耳膜,却并不觉得聒噪,因为,记忆中夏天就是这样的。没有蝉鸣,只有空调轰鸣声的夏天,怎么能算完整的夏天?那一排排高高竖起的玉米秆,已经大势挡住了屋门口的视线,却并不觉得碍眼,因为,每次从玉米地边路过的时候,都有一股熟悉的香味,也不知这味是来自玉米秆头顶的花还是腰间的穗,或是周身肥大的叶子,散发着玉米棒甘甜的清香。并不是只有正经的庄家地里长的东西就招人待见,小溪两边匍匐的南瓜藤,顺着地势一路前行,在孤寂的旱溪里欢歌,逗得满地都是笑得翻滚的南瓜花,冷不丁冒出一两个南瓜来,旁边的母亲笑了。勤劳母亲,把希望的种子种满家中每一寸土地,当然啦,就该有她收获的笑容。
越长大,回家的次数就越少;越长大,对家的愧疚就越多。我们总是不得不离开这个温馨的港湾去寻求更好的生活,却又在好生活中对老家的味道念念不忘。前进着,矛盾着,矛盾着,前进着……我是如此,家中也有多数亲人,也是如此。住着高楼小院,却总怀念家里的土胚房;吃着佳肴,总忘不掉菜园里那些瓜果的芬芳。其实,我们骨子里,挥之不去的是一种情怀,一缕乡愁。
父母一年有大部分时间不在家,远在浙江。可我时常回去,邻村人常笑我,这是回来干啥呢?屋里紧锁着连门也进不去,还有劲往屋里跑。我笑了笑,其实,他们如何能知,在这个地方,与我有感情的,一定不仅仅只有父母,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甚至一声鸟鸣,鼻间呼吸的气息,都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我有什么理由不回来看看呢?每一次回家,就算是在屋檐下呆呆傻傻的静坐,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享受。老家,怎么都看不够看不厌,每一次来,每一次都有新风景,草长了,山壮了,叶黄了,风瘦了……
有人说,你家这鸟不拉屎的地方三十年都没变过。我瞅瞅也是,日复一日的老路,斑驳陈旧的老房子,静静成长的大柏树,这些大风景没变,他们在我小时候就是这副模样。可是,每次回家,又总能很清晰地感受到新变化,总能在一些细枝末梢间,找到自己被承载的感情,或明媚,或忧伤,或踌躇,或兴奋……
有人说,你这人真是感性。我想想也是,脚下一滴露水,耳旁一声蛙鸣,眼前一片落叶,一只觅食的蚂蚁,都能搜肠刮肚般引爆心绪。可是,仅仅老家这块热土才能如此,或是别处看到类似的风景,忍不住让情绪迷失。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装的是一副钢筋水泥铸的心,才不会这么轻易动容。
听过很多甜言蜜语,最动心的,永远是那句“回来吃饭吧!”眼下,又是一个周末,抓紧时间出发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