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公开课体悟

  张爱敏老师的这节公开课,我从很早便满心期待。课前总忍不住猜想:张老师会如何设计教学环节?这场文本共读要以怎样的形式展开?第二课时的知识点能否扎实落地?这些疑问,都在听课的过程中找到了圆满答案,连我近期在语文教学中积攒的困惑,也终于有了疏解的出口。

    一直以来,“一节好课该讲什么、讲多少” 是困扰我的核心问题。自己备课时,总觉得每个知识点都想讲、都该讲,最后一股脑把内容全塞进 PPT,结果往往是课没讲完,心里还多了几分焦虑。可静下心来反思:学生真的都接收了吗?表面上似乎 “听了”,实则没有真正吸收,更没能体会到语文文字本身的温度与魅力。在快节奏的教学推进中,我竟无意间弄丢了让学生与文本深度对话的机会。

    而张老师的课堂完全不同。她没有急于赶进度,而是带着耐心与期待,一步步引导每个学生走进文本深处,用鼓励的话语点燃大家的思考。这让我猛然醒悟:“慢”,才是这节课教给我的最重要的一课。这里的 “慢”,不是拖沓,而是讲解的深入、内容的精炼,更是选材的精准。有些知识不必依赖 PPT 的呈现,它可以藏在教师对文本的通透理解里,融在知识点的自然拓展中,显在与学生平等互动的每一个瞬间。

      这也让我联想到教育学的一些知识,教师发展的阶段理论 —— 我当前正处于 “关注自我” 向 “关注学生” 转变的关键期,这份意识的觉醒让我更加清醒:要实现真正的转变,离不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需要深厚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教育之路漫长,但只要从现在开始沉下心来打磨自己,一切都不算晚。未来,我会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前行,在慢下来的课堂里,和学生一起感受语文的魅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