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这个世界不存在本质这回事?
我们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尤其和人相关的,如果推演到极致,都会呈现一种谬误。往小里说,勇气、自信、自律,这些美德,推演到极致就会演化成鲁莽、自负、呆板的缺点。往大里说,过度推广一些有用的理论 ,也会演变成忘记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去刻意维护理论的权威,比如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科学主义。
那么,探寻事物的本质总没错吧?这个也不能追求极致吗?
还真不行。
本质主义
所谓本质,是一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决定性因素,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绝对存在,是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实体。柏拉图的理念论是本质主义的鼻祖,而亚里士多德往往被称为本质主义的第一位集大成者,他指出,在事物的特性中,表现本质的那部分被称为定义,因而,定义就是对该事物本质的规定和确认。
所谓“本质主义”,概括地说,就是承认世界上万事万物皆有其本质,人们可以运用理智与知识,通过严谨的科学推理和哲学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给揭示出来。“本质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绝对主义、基础主义(原子主义)和科学主义。
绝对主义相信世界万物存在着某种惟一的、永恒不变的、超历史的本质。
基础主义相信世界可以被分析为最终的可作为基础性的东西,人类的知识和信仰都可以建立在这样一个稳定而不变的基础之上。
科学主义则强调一切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去发现和描述隐藏在事物背后的实在或本质。
哲学转向
哲学研究在历史上存在两次重大转向。
哲学起源于本体论,即探寻万事万物背后的本质是什么,那个一是什么。从古希腊早期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本源、本质、存在,理念、共相,是哲学界最重要的话题。
到了近代的笛卡尔、休谟和康德,人们开始思索 ,我们如何能获得那些本质呢?如何能获得规律?我们确定的知识是如何成为可能的?这就转向了认识论。
认识论的集大成者是康德,他号称自己的纯粹理性批判是哲学界哥白尼似的的革命。简单的说,康德认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样子,我们是不知道的,自在之物不可知。我们能知道的,仅仅是我们的理性能允许我们知道的东西。而康德哲学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先天的理性架构如何,为什么这个理性可以让我们获得确定的知识。
本体论和认识论都是形而上学阶段,也即都构建出了宏大的哲学体系,这条道路始自柏拉图,到黑格尔达到了高峰。
然后,出现了语言学转向 。
维特根斯坦、罗素、弗雷格等人认为,所有哲学研究都必须通过语言进行,因而必须分析语言的意义与边界。维特根斯坦甚至认为,过往的哲学问题都是语言的歧义造成的。我们的日常语言有模糊性,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本质性”的问题,所以,对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
哲学到此为止,仍然都是一种本质主义。哪怕是对理性边界和语言边界的研究,仍然是一种对事物本质的探寻。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高尔吉亚,有三句话,惊人的道出了整个后世哲学发展的进程,也指出了探寻本质这条道路的瓶颈:
①无物存在。
②即使有某物存在,我们也无法认识它。
③即使我们可以认识某物,我们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反本质主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怀疑这一本质 ---- 普遍永恒的本质的存在,由此而出现了反本质主义的思潮。
在反本质主义思潮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无疑是维特根斯坦,他后期的哲学思想推翻了自己早年的观点,放弃了本质主义,尤其是其“家族相似理论”,成为后现代反本质主义最直接、最丰富的思想源泉之一。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一个家族的成员之间的各种各样的相似之处,如体型、相貌、眼睛的颜色、步姿、性情等等,也以同样方式互相重叠和交叉。也就是说,一个家族的某个成员与另一个成员之间总有相似之处,一个成员可能与另一个成员的形体相似,这一个成员再与另外一个成员步姿相似,后者与再另外的成员的眼睛长得一样等,但是这种关系并不一定传递,一个家族中两个成员的相似之处,不一定就是与第三个成员的相似之处,比如两个家族成员之间形体相似,但他们并不一定由此而与第三个成员也在形体上相似,由此,家族成员之间有时大部分相似,有时小部分相似,但不存在一个所有成员共有的相似之处。
总之,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表明,虽然是同一个家族,但并没有一个所有成员都具有的“共同之处”,家族成员之间是靠相似的一个链条来建立联系的,要想在不同家庭成员之间寻找一个在逻辑上整齐划一的“本质”是不可能的。这个思想便被人们称为“反本质主义”。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正义,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视角下,都会有不同的定义,并不存在一个“最本质”的定义。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维特根斯坦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现代哲学家,他提出了相反的两套思想,前期思想奠定了英美分析哲学的基础,并终结了传统的欧陆形而上学;后期思想则演化成了后现代哲学,视角、语境、多样性,都发端于语言游戏说和家族相似性。
不过,反本质主义并没有一套统一的理论体系,并没有为大家所公认的范式或纲领,而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多源头的从现代主义贯穿到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潮流,以尼采、海德格尔、萨特等人为代表的存在主义,以福柯、德里达等人为代表的解构主义,以罗蒂等人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以及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等,一起构成了这股反本质主义的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