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公冶长篇》——公冶长第五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伯夷、叔齐:殷朝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二人互相让位,都逃到周文王那里。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认为这是以臣弑君,是不忠不孝的行为,曾加以阻拦。周灭商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逃进深山中以野草充饥,饿死在首阳山中。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个人不记过去的仇恨,怨恨因此就少了。”
伯夷、叔齐认为周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既反对周武王,又反对殷纣王,但为了维护君臣之礼,他还是阻拦武王伐纣,最后应不识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里)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对于直率,有人真直,有人假直,假直会令人生厌。坦诚不公,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违心,何必那么多弯弯绕。
图片来自网络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迎合的姿势,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口是心非,表里不一,一副小人惺惺作态的样子,让人反感。
所谓“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