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小的时候,快乐学习的理念盛行。
核心的东西,表达出来就是,要让孩子快乐,让孩子觉得有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此孩子才能学得好。
我不否认兴趣的作用,如果孩子对学某种东西很感兴趣,孩子会学得很好。
问题是,真正的知识、技能,它们的本质,往往是无趣,甚至是枯燥的。至少那些趣味,需要你长时间大量的学习、练习之后才能得到。换句话说,你想学深学透,努力是必须的前提条件。
这个过程,痛苦性远远大于快乐性。
遗憾的是,我不加思考,接受了快乐学习的理念。
女儿对学电子琴有兴趣,很好的开始,我想。
教电子琴的老师对女儿的乐感大加赞赏,老师说他教了20多年,辅导过超过5000多个学生,从没有见过像女儿这样,乐感这么好的小孩。
就这样,有兴趣,有老师的欣赏,有我的鼓励,刚开始,她学得很不错。
很快,就进入了难的阶段。那些曲子,需要集中注意力弹,要学指法,要反复练,错了就要重来,一天还要至少练两个小时,每天都要去上课……
其实,这就是学习知识、技能的难受的真实处。它是反人性的,人都希望自己可以随心所欲,都希望岁月静好,说白了,就像在母亲的肚子里,什么都不用费心。坚持这种事,别说对孩子,就是成人,有几个能做到的?只坚持两字,往往已淘汰了80%的人。
女儿觉得不舒服了,她不学了。我催促、监督几次后,看她委屈巴巴的小眼泪,既于心不忍,又觉得这不快乐了也学不好,在快乐学习理念的支配下,我默认她放弃了学琴。
舞蹈、画画、学英语……统统在这种理念下被放弃。
终于,女儿在上八年级的时候,她说,我不去上快班。理由:不快乐,老师管得严。
这次,我火冒三丈,绝不妥协。
并非我认识到了快乐学习理念的不妥,一来慢班都是些混日子的孩子,我明白,环境和同伴对孩子的影响太大;二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观念起了作用,那就是,不读书,一个人能有什么出息?
我前所未有地强硬起来,给女儿两个选择,去上快班,要不你就别上了,在家里做家务,成年以后自己打工养活自己去。
女儿看我这么不通融,哭着回去上快班了。
这让她半年时间里,非常不快乐。
可这段时间里,她克服了娇气、任性等很多毛病,收获了一批自制又懂得感恩的朋友,得到了德高品正的老师的指导,是她成长最快的时期。
心理学家们研究的成果,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首先,你要亲自带孩子。这样孩子会对你有依赖感,这是你对孩子管教的必要前提。因为孩子依赖你,才会服从你的引导。第二,未成年时,特别是青春期以前,你要严格要求孩子,告诉孩子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必不能做的,硬起心肠,孩子这时无非就是哭哭闹闹,哭完闹完,依然会去做必须做的事儿。第三,主要培养孩子养成自制的习惯。一天要做什么,先做什么,做错了怎么办等学习、生活上的事情,家长要求到,督促孩子做到,只检查有没有做完,让孩子自己去发现错误,更正错误。
女儿的姑姑基本上是按以上三点培养她的孩子鹏程的。鹏程上小学前,已经养成了自制的习惯,家长就再也没有管过他。鹏程一直都是班级的第一名,上了高中,跟着我,我也和他妈妈一样,做了个很悠闲的后勤部长,他依然是班级的第一名,我也不费吹灰之力把他送进了985院校。
这样教出来的孩子,自理能力强,还知道感恩,别看我只是当了一个悠闲的后勤部长,名声却很响,都是孩子告诉别人,他们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源于我们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