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位高中生家长私信我:老师,我家孩子一学物理就犯愁,效率特别的低,怎么办啊?
我想很多高中家长都会遇到此类问题。
通常家长们就开始“威逼利诱”,但往往没有什么效果。
这是因为家长们没有抓住本质,孩子真正不喜欢的原因是因为缺少自制力。
就像我总说的:自制力强,所以效率高;自制力强,所以学得快。
本篇文章教大家4种高效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各位家长也可以更好的督促和帮助孩子进行高效学习。
一、当你想放弃时我们就再做15分钟
当家长看到孩子累了的时候,你可以跟孩子说:
再学15分钟我们就吃饭
再学15分钟我们就休息一下
千万不要说累了就歇一歇这样的话,这里的机理是什么呢?
它跟打游戏的机理是一样的,打游戏的时候总是说这是最后一把,但往往是一把又一把。
其实我们把这个机理用在学习上也是非常好的,但是需要老师有一个好的配合。
比如说孩子在课外上物理课
如果孩子想去偷懒的时候,实际上他不是想去偷懒,而是在偷懒和继续学习两种情况中选择了偷懒。
所以当选择再学15分钟实际上是自己做了一个学习的选择。
就像我的每节课的时长设置就不会很长,都是控制在20-30分钟之内。
当学生们在看课程时,某一个课程一看就是60分钟、90分钟,学生当然会有为难情绪。
我想哪位家长说再坚持90分咱们再休息,孩子都会精神崩溃。
当把时间缩短,为的就是让同学们能够再坚持一下:当大家能再学一节课,多听老师讲一道题。
慢慢就会进入学习状态。
二、对自己学习的预期要小于能力
常见的问题就是,孩子今天背诵一个物理公式,第二天又背一个。感觉自己可以一天背5个了,结果最后没有一天能背下来5个,可能3个都不一定能背诵下来。
这就是典型的预期高于了能力。
高中物理的区别与初中完全不同,初中各个章节基本都是相互独立的,假如光没学好不会影响到电。
但是高中确完全不同,高中物理各章节之间是递进关系,它的内容会越来越综合,越来越难。
如果你单纯的去提高自己的预期,甚至超过了自己本有的能力,那么会有两个结果,
一种就是学的非常吃力,感觉总是达不到自己的预期;
另一种就是会产生一个自己可以随时补上来的幻觉。
总认为自己落下的通过几天的补习就追赶上去,但往往到最后你就会发现你是追赶补上去。
三、不要等待,因为你的好状态可能永远都不会到来
像大家学习物理时,总会说:
我今天状态不好,我现在思维感觉比较慢,头脑不清晰等等。然后今天就不学了,或者等状态好了再说。
这是不对的,正确的解决方法是不要等一会。
如果孩子状态不好,难道就真的永远不学了吗?
之所以孩子有会拖延,其本质是恐惧。
如果你这道题不会,那我想即使让你去休息了,等再看这道题的时候你一定还不会。
高中物理的解题方法其实并不难,当你会了精准的逻辑和方法,那你随时做随时可以。
这就为什么我在我的课程体系内要把一些解题方法口诀化的原因,
只要是掌握方法,不管你什么状态你都能做对。
比如:
牛顿第二定律——研、受、合、加、运
动能定理——研、受、分、合、动
这才是你去学物理和做物理题所需要的精神准备和所谓的状态。
四、当你面临选择和纠结时,我们选择更难的
在日常生活中,面临难和易的选择中永远选择那个【更难的事情】,让【不畏难】成为习惯。
学习中所谓的难点,并不是因为这个知识点客观上是困难的,而是你的大脑单方面宣布它把知识点与困难联系起来了,
所以大家恐惧的并不是知识点,而是知识点与困难联结后产生的困难的感觉。
很多人在学习中稍微遇到一点障碍就退缩,长此以往【畏难心理】会愈发严重。就会进入面对难点→恐惧,面对难点→更恐惧的恶性循环。
因此,打破拖延的方法就是冲破心理障碍,锻炼【不畏难】的强大心态。
在面对挑战时,让我不行消失在你的字典里
用这种方法来锻炼自己,不要拈轻怕重,而要拈重怕轻。
我要学物理还是英语——我要学物理
我要学物理还是化学——我要学物理
我要学物理还是生物——我要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