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停下写文的热情,顺便拾起画画的笔。书衍的画配书衍的文。希望在这个平台见证自己一步步成长,坚持做热爱的事,感恩。)
在中国的教育制度里,孩子似乎是没有自由的,他们就像家长的附属品一样,要按照家长的喜好去做事,这样才可以被认定为好孩子。
中国的家长,在付出这条路上,可以说,走得很感人,他们会无微不至给予孩子爱,落实到衣食住行,以及思想教育上,他们给孩子准备和安排好一切,让孩子无任何后顾之忧,落实到喂饭,穿衣等等,更有甚者,孩子就像被对待宠物一样对待,他们忽略了孩子本身的能力,觉得他们什么都不会,就像宠物一样,他们通过减少孩子自我劳动和实践的机会,来表达对孩子深深的爱意,觉得,让孩子什么都不要做,是为了让孩子不要太辛苦,觉得让孩子减少各种尝试,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所有的出发点,真的都充满了满满的爱意。
这些深沉爱意的背后,却又滋生出另一层心理,家长会觉得,我如此爱你,我付出那么多,你是不是也应该给我回报,你的回报就是给我乖乖听话,按照我们希望的路线去走,至于你自己想什么,我们不关心,因为你只是个孩子,你没有自我意识,所以你没资格去要求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不会害你们。殊不知,这样的爱,才是真正害了孩子的。
个人不是很赞成全职妈妈,当然,也会有很多孩子无人带的无奈情况,那么只能全职,在这种情况下,全职妈妈也不能将重心全部放在孩子身上,因为,当人的注意力无法分散,又或者,太多的爱无法释放的时候,就会形成压力,这种压力,就会无形的转移到那个最在乎的人身上,老公要在外努力赚钱,相处最多最好控制的又是孩子,形成的压力,无形中,以一种沉重的爱全部包裹到孩子身上,这份爱一旦溢出,就会变成干涉,无微不至,细腻周到,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会去引导指责,要么给予机会,却横加干涉,要么连机会也不给。
变形记里的那个女生,一大把年纪还要妈妈喂饭,穿衣,虽说有炒作嫌疑,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多了去了。就算故事不如这女生这般夸张,但是被父母沉重的爱压迫的人,不在少数。这个女生看似幸福,却失去了自我成长的能力,在任何时候,她都习惯于依附别人生活,除非,父母能够无微不至给予她一辈子这样的生活,不然,一旦离开父母的照顾,她就如废人一样的存在,很多时候,真正的大爱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
沉重的爱一种常见方式是:唠叨,他们本身就没什么兴趣爱好,人生就处在压抑状体,他们对各种事情都可以进行唠叨,好的或者不好的,其实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比如,要求自己的孩子冬天一定要穿很厚的衣服,比如不可以吃垃圾食品,不可以不吃饱饭,晚上出去不可以太晚回来,虽然一切都是好意,但是呈现方式确是如唐僧的紧箍咒一般,不停的巴拉巴拉,直到孩子受不了,无奈的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他们才会停止。孩子内心其实是不服的,并且非常反感家长以这种方式和自己沟通,这样的爱,会让孩子,要么叛逆,什么都不听,什么都反着来,要么一切顺从,吸纳家长的压力变成自己的压力,长此以往的结果,孩子很可能走向抑郁。
真正对孩子的爱是什么,我认为,真正对孩子的爱是:首先学会爱自己。大部分家长,他们都不明白什么是爱自己,以为深深的爱孩子就是爱自己,其实不是,爱自己,就是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让整个人充满正能量。只有你幸福了,孩子才能真的幸福。只有你有自己喜欢做得事,才能将这份沉重爱的注意力转移,给孩子喘息的机会。很多人说,我要忙那么多事情,根本没精力去想自己喜欢什么,也没有那么多时间,那么,我觉得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培养兴趣,比如,培养孩子画画,你也可以跟着一起画,两个人共同进步,看着彼此的成就,这样健康的爱,会让孩子没有压力。
曾经有一篇很红的文章,孩子说妈妈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完全否定了母亲的价值,当一个母亲的价值被否定的时候,孩子无法从母亲的身上汲取到幸福感,因为在孩子眼里,这样的母亲像一块暗淡的石头,而不是一颗耀眼的星。所以,我觉得,每个父母,都应该先去了解自己存在的价值,去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果有幸加入职场,那么努力工作,有所建树,如果只能成为家庭主妇,在忙碌之余,也不要忘记给自己找点事做,就算不是轰轰烈烈,但至少能够拥有让孩子自豪的一技之长。曾经有个美国妈妈,没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包书皮,却引起了轰动,她包的每一张书皮,都精美的如工艺品,她辞职全职在家,却让孩子充满自豪,引得同学都羡慕,希望他的妈妈也可以给自己包书皮。这个孩子一定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个让她引以为傲的妈妈,并且他的妈妈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的妈妈也充满了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可以感染的,当你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心中那颗闪亮的星的时候,你说的话就会有分量,无需唠叨,孩子都愿意跟随你的引导。
而一个有自己兴趣爱好的妈妈,他们不会将心思放到生活的琐事上,而是钻研自己的爱好,让孩子看到自己专注的模样,孩子会学习这一切,他们不会听到一个母亲动不动的唠叨和指责,因为这个母亲根本没有时间去干涉孩子,他们更多的时候,也会学习母亲一样,热情对待自己的爱好,努力在喜欢的路上走下去。
爱孩子,不是用爱的名义给孩子上个枷锁,而是,教会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