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生家庭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妈妈的脾气,爸爸的格局”决定了一个家庭的幸福度和一个孩子的成长。
我想再注解一下:“妈妈要像水一样温柔和平和,爸爸要像山一样伟岸和广阔。”妈妈遇事不急不吵不闹,让孩子充分地感觉到安全感。如果妈妈都很着急了,孩子自然乱了分寸,心想:连强大的妈妈都这样了,看来这件事一定很糟糕,我肯定做不到。爸爸树立的是高度,是孩子的偶像和后盾。
当孩子面对恐惧,妈妈要温柔地帮助他。1.首先要帮孩子认识他当下的情绪,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恐惧和害怕。2.要肯定这种情绪,尽量说得平静一点,让孩子觉得:哦,原来很正常嘛,也不是多大的事,妈妈都不着急。3.细致入微地,特别是要循序渐进地引导他克服恐惧。
我的例子:淘淘几个月大的时候曾经带他去游了一段时间的泳,后来就中断了。最近天气逐渐暖和,考虑到游泳是大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就想重新开始游泳。于是,提前两个星期我就开始预热,让他心理有底,并有所期待。今天早上起床后,又跟他约定下午要去游泳。
具体场景:今天午睡后,我带他到了游泳馆。本来他很期待的,但一进去,他就害怕了,直说我不游泳,我不游泳了。
我的处理方式:
1.我没有直奔主题,而是先带他认识环境。让他认识下大泳池的颜色,让他说出各种鱼类墙贴的名字。
2.熟悉了环境后,开始引导他回忆以往愉快的游泳经历(主要是我知道淘淘还记得前几个月他和好朋友一起开心地游了泳),让他不要太抵触游泳。
3.带着他认识游泳所要接触的东西,比如带他摸摸游泳圈,套在身上试一下,去摸摸泳池的水。这里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尊重孩子,如果他喊停,立刻马上结束。
4.等他都放松了,我就说:“要不要试一下,我们下去摸摸水,你只要一说不游了,我马上抱你起来。”基于在前面的互动中,我很遵守承诺,他觉得可以充分信任我,就半推半就地同意了。
5.脱了衣服后,因为游泳馆人手紧张,就一直没人来管我们。我有点着急,让他们快点安排人,免得孩子感冒了。结果这种情绪影响到淘淘了,他马上一副哭腔说不游了不游了。我立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无比温柔平和地说:“阿姨马上就来了,我们就试一下,妈妈会一直在旁边保护你,一步都不离开,你不游了,妈妈马上抱你上来,好不好。”他又平静了一些。
6.把淘淘放进泳池后,他非常害怕,身体僵硬,一直说:“这里好多水,我不玩这个游戏,我要走了。”我引导他说:“淘淘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来游泳了,是不是有点害怕?”他马上说:“是的妈妈,我好害怕,水太多了,我害怕水,我不游了。”
以往我一般会说:“淘淘你是大哥哥了,没什么的,要勇敢一点,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反正就是一堆不走心的,而且让孩子听了觉得自己如果做不到就有负妈妈期待的废话。
这次我一直明确地提醒自己:“一定不能说你要勇敢,没什么的。”这样就没有设身处地说孩子想听到的话。
我说:“淘淘还是有点害怕对不对?刚开始游泳的时候是有一点。你抓住妈妈的手,妈妈不放开。”然后转移他的注意力,跟他聊点别的跟水相关的话题,比如我们现在是不是像海底小纵队,比如引导他说出泳池里有哪些鱼;然后趁他有所放松的时候,牵着他的手轻微摇摆一下,感知一下水;最后征求他的意见,牵着他的手慢慢绕着泳池走一圈。
7.这个时候有个几个月大的弟弟也来开心地游泳了,此时此刻千万不能说:“淘淘,你是哥哥,你看弟弟多勇敢,弟弟可以你也一定可以的,不要害怕,要像弟弟学习!”这样只会更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因为“弟弟可以我也一定可以”其实他心里是知道的,大人说出来,他反而更尴尬了。
我说:“呀淘淘,你看,来了一个弟弟跟你玩,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哦,游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踢到弟弟了。”还是把他的位置摆正,可能有弟弟的参照,有弟弟带给他的勇气,以及前面的铺垫,他克服了害怕,我悄悄地松了手,他开始一个人游了。
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不停地、不露痕迹地鼓励他,比如:“呀,淘淘,你怎么这么厉害,妈妈一不注意,你都游那么远了,哈哈哈。”“淘淘,你可以游过去帮妈妈拿一下那个长得像红苹果的海洋球吗?”
在游泳的过程中,他“大哥哥的责任感”还是一直体现,比如经常说“不能踢到弟弟了”。
后来我们要离开的时候,有个看起来小淘淘几个月的妹妹来游泳了,她就一直哭,她妈妈在旁边说:“嘘,不哭了,勇敢一点。”旁边的工作人员说:“没关系,刚开始都要哭的,这个小男孩(指淘淘)来的时候也哭了,到后来都游得不想走了。”我想这就是“镜鉴”,是我们条件反射的处理方式。
总之,这是一次很好的经历,一方面让淘淘克服了对水的恐惧,更重要的是让他体会到了通过自己努力克服困难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为下一次克服其他的困难积累情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