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石鱼
1.
星期一一大早,公司前台蹬着细高跟蹭蹭蹭跑到二楼茶水间,边洗杯子边跟旁边同事抱怨,换了批保洁真心不习惯。以前那个大姐,我还没到公司,别说桌面地面的卫生,就连杯子都老早帮我用苏打粉洗好放好的。她说话那会儿,新来的保洁阿姨刚好拖地经过。
过了几周,一天中午听同事说二楼的保洁阿姨在洗手间哭了,原因是工作评分太低吃了主管批评。那天下午进出碰到她,眼睛都是红着的。
我不确定这件事的发生一定跟前台的抱怨有关系,但至少有一点是清楚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难道不是从小就应该有的基本认知和素养吗?
2.
去年影坛出了一部最美的爱情片,叫《你的名字》。作为一枚钟情日本文化的重症患者,早早预订了周末观影票,准备好好舒缓下疲劳了一个星期的紧张神经。取好票进场刚坐定,只见一对夫妻领着一个四岁左右的娃在前面一排坐了下来。前半个小时,大人小孩吃着喝着互不干扰相安无事。
正当我暗自庆幸应该能静静看完整场电影时,小孩喊着说手里的什么球滚丢了,吵着要让爸妈找。夫妻俩你推我找我推你找,孩子急了就开哭。可这夫妻俩好像跟在自己家一样完全没有让孩子安静下来的意识。后来,我听到那位母亲说,“你再哭,再哭待会就把你留在这儿。” 孩子抽抽噎噎慢慢没了音,在座位上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
他们可能没有人帮忙照顾孩子挤时间出来看场电影,可能是想带孩子体验一下观看电影的过程,这些都无可厚非甚至值得夸赞。可遗憾的是他们明知影院是公共场合,却无法做到最基本的社会礼仪--保持安静。为人父母,没有什么比言传身教更重要,孩子的素养一定最先来自家庭。
3.
午间经常聊天的同事里有个来自湖北某小镇的伙伴,聊了几次下来大家都知道他是二胎政策坚定的拥护者。而且,想要生个男孩。这本来只是属于他的个人的隐私,可话一传开还是引来很多热心同事五花八门的挑战。
“你们那儿怎么就那么落后?。”
“你老婆就愿意当生育机器?。”
“都什么年代了还重男轻女?。”
……
好吧,可能说这些的都是出于好心。现在多养一个娃精力经济都得多付出好几倍呢。可是亲爱的,你对别人的背景生活经历完全不了解就冒然发问,这叫不尊重,不是操心更谈不上关心。尊重他人,时刻保持不越界的善意,是我们越成长越需要修炼的一项基本素养。
关于素养,你一定也听过很多。从幼时的五讲四美到长大的尊老爱幼,它仿佛被教导得离我们很近很近,可事实上剥离教育的外衣之后剩下能自主保持素养的少之又少。以身边人周围事来看,需要刻意觉察练习提高的真的还很多。
无论如何,先做好自己,影响能被影响的大多数,每天进步0.1%,我们的周围将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