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难免感到孤单。你孤单不孤单呢?即使是一群人的狂欢,你会不会依旧感到孤单呢?
你知道叔本华怎样定义这样的人么?天才!高级别的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就是天才。他们拥有敏锐于常人的感知能力,甚至不受俗世乃至家庭关系的牵绊,比如画家,哲学家等等。
“天才的条件就是具备超越常人的神经力量亦即超常的感受能力。”
歌德怎么说呢?
“大众,不分贵贱,都总是承认:众生能够得到的最大幸运,只有自身的个性。”
叔本华还说,归纳起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能力用来获取快乐,人类有三种基本能力,自然也就对应三类快乐的源泉。一个人比较喜欢享受某类快乐,就说明他相对应的基本能力更强势。
“1. 为维持生命的力量所带来的乐趣:这包括吃喝,消化,休息和睡觉。”
2.活动身体的乐趣:这些包括步行,跳跃,击剑,骑马,舞蹈,狩猎和各种各样的体育游戏;甚至打斗和战争也包括在内。
3.施展情感能力方面的乐趣:这些包括观察,思考,感觉,阅读,写作,学习,发明,弹奏音乐和思考哲学等“
叔本华认为,情感力比另外两种能力处在更优势的地位。这种优势是人远胜于动物的优势,而其他两种能力在动物身上也具备。
这很好的解释了善于运用情感能力而获取快乐的人,容易感到孤单的原因,也同时是开头那个问题的部分答案。
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包括影音,世界上发生的新闻,打牌等等)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所以,一个人具备了卓越的精神思想就会造成他不喜与人交往。大致而言,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爱好程度,跟他的智力的平庸及思想的贫乏成正比。
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人相对于前两种能力的人少得多。就像叔本华说的,这是一种幸运,是一种命运的垂青,就仿佛在冰天雪地的世界里,你有了自己温暖的小屋,不需要靠过多的外部刺激也一样可以感到快乐。
叔本华的天才之所以被完全释放出来,成为名垂青史的哲学家,是因为他家境优渥,衣食无忧,他实在不需要任何其他可以带来快乐的刺激了,因为那样的刺激他都感受过了。这使他得以专注思索人类社会留存的未解问题。对于一个还在为生活而奋斗的人,情感能力又没有那么强的人,恐怕只好借助于第一种和第二种能力来获取快乐了。看看情感能力方面的那些乐趣,哪一项不需要时间?而时间,不是来源于无忧的生活么?
就比如在发达国家,精神力量强的人比例会大一些,听音乐会,喜欢读书的人会多一点。可见,情感能力可以被开发多少,并不完全依赖于天分,也同时依赖于生活条件。但生活条件的好坏却不一定决定情感能力的高低。一个富足的人,同时可能是个留恋声色犬马,花天酒地却不关心人文等等的人,因为这些最低劣的乐趣(甚至是纯肉欲)就足够刺激他们的神经,带来欢愉和打发时间了。这种刺激越强烈,他们追求类似的刺激就越有动力,迷途不返。
当然,也有一些个例,比如大冰《阿弥陀佛么么哒》里面所描写的老谢,那个出身贫农,食不果腹,几经生活磨难,却依然要唱歌和写诗的老谢。他的这种情感能力,在他所生活的大部分人都依赖前两种能力取得快乐的环境里,何尝不是一种悲伤的存在呢?老谢大概也会感到很孤单吧。
诚然,我并不支持叔本华过分美化精神世界较为丰富的人。世界的运转与推动,要归功于各种各样的人,世界需要理想主义,也需要实干家,即使是精神空虚的实干家。世界要稳定,需要绝大部分人感到快乐,即使这快乐来自最低俗的刺激,这样才能为精神丰富的人留出足够的空间。
如果不是顶级天才,没有达到完全不需要外界刺激的等级,依旧会感到孤单,需要其他天才的刺激。想要少感到孤单,似乎就是,帮助身边人强化他们的情感能力,以实现情感方面的互动。
达到这一目的有很多方法,大可择其善者而从之。
如果你因自己的精神世界过于丰富,思考的问题太小众,感到孤单茫然,千万不要沮丧,因为你拥有如此难得的天分,你是趋近于天才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