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是为汉高祖,在香港漫画大师黄玉郎的名作“天子传奇”中称之为流氓天子,这是有原因的,至少从他的很多做派里就能一窥究竟。刘邦能战胜项羽一统天下,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有八个字“隐忍能言,多谋善断”。
一、隐忍
楚汉之争,项羽把刘邦的父母俘虏了,两军对垒,项羽说如果你不投降我就把你的父母煮了吃掉。这个时候一般人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刘邦说出了一句话证明了自己的无敌,这不是张良或者陈平教的,是自己悟到的,别人教不出来。“如果真这样的话,请分我一杯羹”,就是这句话,对我来讲比看《三国演义》时曹操的那句“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来得更加震撼。
这句话我是说不出来的,我相信正常人一般说不出来,说自己能说出来的,大多数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隐忍,隐藏自己的情绪,忍常人所不能忍。刘邦算你狠,项羽也许是这么想的。因为在项羽的字典里就没有隐忍这个词,他的成功是因为不能忍,知其不可而为之,能隐忍就不叫西楚霸王了。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总是把情绪写在自己的脸上,想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喜怒哀乐,总是想通过他人的认同来达到激励自己的目的。殊不知动力源于内心,在外的激励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不能雪中送炭。很多时候自己连耐心都没有,看到年轻人做事太慢了,就自己上手,其实是剥夺了他们进步成长的机会。
隐忍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稀有能力,有了隐忍之能才能真正让自己的心获得宁静,开始思考,开始积淀自己的人生智慧,而不是人云亦云,总是把关注点放在他人身上。大多数人是议论者,部分人是追随者,少数人是引领者,极少数是隐忍者。
二、能言
这里我提到的是能言,能言不仅是说的多的问题,而且是说的好说的巧的问题,刘邦就是能言者的典范。
他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条条在理,句句诛心,在舆论上完全压倒了项羽。当然这十大罪状的文稿可能不是刘邦自己写的,毕竟他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嘛,张良、陈平、萧何都不是吃素的。智囊的妙笔生花再加上刘邦的口吐莲花,产生的破坏力惊人。
对于大多数吃瓜群众来讲,刘邦成了明星,项羽反而成了三线演员,影响力的差距高下立判。当舆论只有一个声音的时候,就算他满口谎言,你也只有相信的份了,因为在哪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因此偏听偏信是必然的。
三、多谋
谋略上刘邦更是比项羽不知道高出了多少个数量级,这里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是刘邦先攻入了咸阳,而不是勇力无双的项羽,从多谋上我找到了答案。
这个多谋有两重含义,其一刘邦的谋士多,基本上当时天下的多谋之士都聚集在他的身边,其二刘邦自己就是个多谋之人他的多谋不同于谋士更多的是在心理和人性上的深刻认识。他太了解项羽的为人了,而项羽却不了解他,项羽是谦谦君子,刘邦只是个市井无赖,但是谦谦君子太高冷了,不接地气,市井无赖离我们很近,通过对自己形象的重构,刘邦成功的把自己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了一起。
再来看看刘邦给项羽定的十大罪状之一的杀害义帝之罪。义帝即楚怀王,是项羽在起义初期立的一个傀儡黄帝,后来成为了所谓的天下共主。“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招项羽也在用,不过这是范增的谋略。提到范增我不得不说这也是个牛人,他一个人面对刘邦的谋士集团而不落下风,颇有霸王风范。杀义帝对项羽并没有什么好处,就算是义帝不太听话,那暗杀总比大张旗鼓的杀好得多,而且在天下不稳的情况下还可以再立一个傀儡继续挟天子以令诸侯。
事情要看谁是最后获利者,杀死义帝的获利者不是项羽而是刘邦,这给了刘邦集合五路诸侯攻击项羽的借口。
我想说的是项羽少谋,但是不傻!
四、善断
当机立断不优柔寡断,这是刘邦和项羽的本质区别。尽管项羽看上去很高冷,但是他的内心是柔软的,他在这方面更像是个孩子,有妇人之仁。而刘邦确是个老手,不仅老练而且狠辣,很多时候做出判断的速度快到惊人的地步。但他的判断不是盲目的主观判断,而是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和谋士的谏言之后才做出的。
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都在刘邦的阵营,刘邦即用且防,当韩信要自封为齐王时,刘邦选择了隐忍,先不发做。天下大定便借助萧何和吕雉将他除去,且毫不费力。萧何也差点被杀,只不过他自污形象才保住了一条性命。至于张良,很多人说他是真正的智者,是为数不多没有被刘邦迫害的人,我看真正的原因恐怕是张良更懂得放下和舍弃,当自己不重要的时候,对于刘邦的威胁就小了,自己的危险就小了,每个人都想获得,殊不知舍得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除了汉初三杰之外,其他人大多是只有勇力的匹夫,对刘邦根本没有什么威胁,但是刘邦也没有放过他们。先被封官,后造反,剿灭永绝后患,这是刘邦的套路而已。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