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01
不经历苦痛,如何懂的快乐
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但没有经历过痛苦如何懂的什么是快乐?
路边即将饿死的乞丐,能吃上一个热馒头,吃上一顿饱饭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破产负债磊磊经历过整天被催债日子的人,能够还清债务重新正常工作和生活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经历死亡的人,能够有幸再次重生的那一刻,能够看蓝天白云、呼吸新鲜空气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没有经历苦痛就不能体会其中的差距,
只有坠入过地狱的人,才能真正明白天堂之美。
学会吃苦,学会享受吃苦,才能真正懂的享受快乐。
02
人生,各有其乐
人,该如何快乐生活?
在生活艰难时,要懂得自得其乐;
在生活能过活时,要懂得知足常乐;
在生活富足时,要懂得助人为乐。
庄子与惠子出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吾非子,故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出游在濠水桥上。
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跃出说:“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呀!”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所以我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
庄子说:“回到话题的开始。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的确,庄子和惠子的一段对话看似简单,却充满哲学,意味深长。
永远不要用自己的观点去评价他人的快乐与幸福。
更要懂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3
快乐,是一种内心的状态
有一位修行僧人很疑惑就请问长老,“天堂和地狱有什么差别?”
长老答:“其实看上去也没有什么区别,从外观看可能是一模一样的,唯一一点不同的是住在那里的人内心是不同的。”
同样的环境,不同的看法和心态,自然内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对于有的人来说,身处泰山之颠,也无法享受片刻的美景;而对于另外的人,身处人生的低谷,也能发现生活的美,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主要取源于心灵品质的不同。
人生最好的快乐状态是:所谓的爱满自溢,自利利他的快乐或者说成人之美,利益他人和利益社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