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这件事情,最早是开始于疫情期间的。那时头脑蹦出这个想法也很偶然。因为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家上网课,由于网络会有延迟,网课大多沦为对着电脑类似于自言自语版的讲课。于此,我开始关注自己的讲课、语速等等。由于是居家办公,除了上课外,基本上是不说话的。发现长时间不说话,就会发生嘴瓢事件,那如何改正呢?试着朗诵、读书并且录音,这样可以减少自己读错的几率。最有使用的喜马拉雅,我试着录了一本书,那时的设备就是一个苹果手机iPhone se ,加上苹果自带的有线耳机。设备简单,从未剪辑(因为也不会手机剪辑),直接上传。读的第一本书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基本上是2020年4月份完成的,共读了74集,累计9小时多。订阅数23,真是有点意外。再一次读书是去年12月份开始,这一次是《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我坚持早读,使用了电脑录制,为了减少返工并提高质量,我选择了喜马拉雅的在线录音,每天早上一篇,可惜还是坚持的不够好。这不,终于录完了。一共74篇,9小时多。也是日积月来吧。这次我的收获还挺大的。
每天早起,基本上是五点二十左右起床。有时候安排跑步有时候安排读书,后来发现,可以同时干,不冲突了。读完一篇8分钟的文章,大家需要投入25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读完书再去跑步。有时候会磨磨蹭蹭干其他,发现早上也干不了别的。于是读书就成了一个习惯。时间管理大师说过,在固定的时间干固定的事儿,使之成为习惯,其实也是高效的。
经过每天的练习,我的注意力有所提升。以前总是浮在面上,东挠一下,西抓一下,事情没有个进展。通过读书,我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书上,一走神,就会读错。但是尽管如此,还是会读错,读错后间隔大概三秒,后期剪音频很容易找到,这样大大提高了我的剪辑效率。
嘴瓢的次数少了。由于得讲课,所以上课嘴瓢自己也很尴尬,这样嘴瓢的次数少了,吐词发音更注意了,对自己的进步给予肯定。
时间就是这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在哪里浇灌就会在哪里收获。
书还会继续读,喜马拉雅还会继续更新,希望能读到自己的风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