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个小镇,名为清水,镇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头,我们暂且称他为老张吧。
小镇不大,长居人口有限,居民们互相都认识。老张做镇长这些年,只一个“清”字了得。烟酒铜臭一概不沾,主动找上门谄媚奉承的人不少,但全被老张拒之门外。
老张媳妇也知道自己老伴这脾气,对外也谨慎,就连过年亲朋好友送的贺礼,也是不敢收的。
老张平时也没啥爱好,要非说出个所以然,也就是好吃。当然,爱的也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多是些糕饼蜜饯类的零嘴,闲时打打牙祭。
镇里做糕点的店铺很多,但是真正数得上名号的,也就是刘记和李记两家。两家铺子离得不远,又都是老字号,生意上少不了竞争。但多年下来,虽然磕磕绊绊不少,倒也没真正起过冲突。
平日里的老张公务繁忙,买糕饼的活,一直都是老伴包揽的。但这几年老伴的腿脚不大好,走起路来就会关节疼,老张心疼媳妇,就把这些活揽了回来。
老张爱吃,仔仔细细挑选下来,发现味道上两家差距不大,饼皮酥脆,内馅甜而不腻,入口即化。就是服务上,有着些许不同。
那日,老张先是去了刘记,挑了点绿豆饼。刘记的老板是个微胖的中年男人,看到老张进门,就赶紧满脸堆笑地凑过来:“张镇长,大驾光临啊!快快,屋里请!”
老张感到盛情难却,只得顺着老板的意思,在一片恭迎声里快步进屋。到了屋里,老板不但没先介绍糕饼,反而絮絮叨叨起来。
“听说您家公子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将来必定是国家栋梁啊!”
儿子是老张夫妻俩的骄傲,听到老板夸自家儿子,刚才的那点不自然也散去了,心里乐开了花,面前却不显,口头上谦虚地回应:“哪里哪里,我家那孩子,资质普通得很!”
顺便指了指新出锅的绿豆饼,示意老板装上几个。老板拖着他微胖的身子,挪到货台,不死心地再次开口:“张镇长今年贵庚啊?”
老张满心是糕饼,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几秒才回复:“五十多了,看我这年纪大了,耳朵都不中用了。”
老板赶紧搭话,脸上的肉堆成褶子:“哪能啊,看您也就三十左右,精气神儿好得很!”说着,又多送了老张几块点心。
一系列举动热情的不得了,老张被夸了,欢欢喜喜付了钱,准备回家。出门走了几百米,突然接到了老伴的电话,说是家里来了客人,让老张多买些点心回来。老张连忙应下,挂了电话,数了数刚买的糕点,肯定是不够吃的,正巧不远处就是李记,老张打算进去再买点。
推门进去,眼前就是点心架子,香气扑鼻,老板有些瘦高,正在整理货架。见有客人进来,遂放下手里的活:“欢迎光临李记糕点铺,请问您需要些什么点心?”
随后耐心地为老张介绍点心,还拿了些样品让他品尝。按理来说,李记招待顾客也算是周全,但老张刚从刘记出来,总觉得这里少了点什么,但一时也说不清,也就没多思考,挑了几种点心,付了钱,离开了。
匆匆赶回家,客人已经等了一会儿,老张笑着赔罪,都是熟识的老友,倒也没人计较这些细枝末节。老伴把他刚买回来的点心端上茶桌,大家吃着点心,品着茶,好不惬意。
聊到最后,免不了要点评一下,客人与老伴都更喜欢李记,觉得他家的糕点外皮更酥脆,入口更顺滑。谈话间,有个好友吐槽,曾在刘记买过几次,但隔三差五就缺斤少两,老板也不热情。
老张有些疑惑,那胖老板很是热情呀,还多送了几块糕饼,心头不解,但不好表现出来,免得扫了大家的兴致。
后来的几年,老张经常去刘记买点心,每次去老板都一样的热情,与此同时,去李记的次数倒是不算多。但老张心里一直有一个疑惑,从身边人的描述来看,好像李记的生意更胜一筹。老张不解,明明刘记的服务更热情呀!
又过了两年,老张到了退休的年纪,接任的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姓王。
这天,退休有一段时间的老张又嘴馋了,慢慢悠悠地逛到了刘记,准备买些糕点打打牙祭。
这次进去,和往常的情景有些许不同,往日里热情似火的老板,今天懒洋洋地靠在摇椅上,见老张进来,只是抬了抬眼皮,丝毫没有往日的殷勤劲儿。象征性地叫伙计来招待,身子都没挪动一下。
老张心里不悦,面上却没显,自己选起了点心。过了会儿,又进来了几位客人,老张还没看清来人是谁,就感到眼前刮起一阵风,那上一秒还懒洋洋的老板,这会儿激动极了,朝着其中一人奔去。
“王镇长啊,大驾光临,小店真是蓬荜生辉......”老张听着这些话,只觉得分外耳熟,猛地想起来,这话不就是自己在任时老板常提的吗?
这时王镇长也看到了老张,上前礼貌的问好。
“您也爱吃这家的点心啊……改日一定上门拜访。”
两人寒暄了几句,老张不愿多留,就离开了。出门检查了下袋子,才发现刘记给装的糕饼全是碎的!
老张不死心,又去了李记,入门迎来的依旧是熟悉的欢迎,热情但不谄媚,老张终于明白,李记生意长红的秘诀。
自那以后,老张依旧爱吃点心,却再也没去过刘记。眼见刘记的生意日渐萧条,而一旁的李记生意愈发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