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作者想追根究底,了解事情的起源
亚历山大·柳比歇夫一开始提出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在那个人才济济的年代,柳比歇夫的想法并未让人感到惊奇。他精神上的支撑是终生崇敬的老师亚历山大·加夫里洛维奇·古尔维奇---一个不畏惧权威而努力达成目标的人。柳比歇夫是幸运的,二十多岁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目标,像很多伟大的科学家一样向着这个目标直线进军,终生锲而不舍。
这样到底好不好?——给自己的生活定了框框,定得那么死。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戴上了笼头,错过了其它的机会,人变得干巴巴的……
然而在事实上(这个事实很值得注意),柳比歇夫的命运并非如此。他的一生是生气勃勃、和谐协调的一生。他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既定目标,在他生活中是起了重大作用的。他一生始终忠于他青年时代的选择,忠于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他自己认为自己是幸福的;而且在旁人的眼里,他的生活由于目标明确,也是令人羡慕的。
然而年轻时的柳比歇夫怀着一腔雄心壮志,拿着自己的目标自然分类法来赌明天,狂热、偏执、禁欲——科学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什么代价都付出过!眼里只有自然科学;什么历史,什么哲学,什么文学,统统是扯淡。一切服从于生物学;凡是无助于此的,一概置之不理。他那时憧憬着建功立业,遵循着英雄主义的陈腔滥调;首先是工作,一切为了工作;为了事业,不惜牺牲一切。他为了事业,对人世间的一切喜悦和乐趣都不屑一顾。
但后来经过生活的磨砺后他才逐渐回归追求最朴实的人性。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象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这样,对人、对那门科学都要好一些。柳比歇夫的长处首先在于他懂得这些道理要比其他人早得多。帮助他做到这一点的,正是他的研究工作。他的工作要求付出与正常人无法比拟的精力,需要消耗比人的一生更多的时间。他当然相信他能做到,但总是要从另外什么地方再去挖掘一些力量,再去挖掘一些时间。
感悟:
1. 人一定要有明确目标;
2. 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一定需要激情,偏执狂热类的内动力驱使来提高行动力时效力;
3. 及时根据情况反思总结及持续的努力以确保沿着目标方向前进。
想想那些激情燃烧的学生时代,踌躇满志信心满满目标多多,而如今经过生活的磨砺,你还记得当初的梦想和目标吗?你为之努力了吗?或者努力后实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