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标准80后,80后的童年,有80后特有的时代特征。我们那一代人刚好赶上计划生育,所以应该有一批人像我一样,童年生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如果童年是按0∽12岁来定义的话,我的童年应该分为0~6岁和6~12岁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生活环境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一定要分别用一个成语来描述的话那就是:一个是没有母爱父爱的无忧无虑,另一个是完全感受不到关爱的人间地狱。
自打我记事,我是有哥有姐,有玩伴,还有对我疼爱有加的外婆和舅妈。哥哥姐姐虽是表姐表哥却胜似亲哥亲姐。一般情况下我是姐姐的忠实小跟班,她在哪,哪里就有我的影子;但偶尔我会跟着哥哥去掏鸟窝,钓鱼或者去地里烤红薯,再者去地里偷颗甘蔗吃吃。他们去上学了,我也就成了舅妈的小跟屁虫,跟她去棉花地里捉虫子;去地里薅草,她会在地里给我捉只青蛙玩玩,亲戚朋友的红白喜事也自然少不了带着我。舅妈虽不是亲妈但对我来说比亲妈温暖。外婆自然更不用说,在养育我的过程中是吃了不少苦头。对我是怕热着又怕冻着,怕饿着又怕撑着。在物质还相对贫乏的九十年代的农村,鸡蛋应该是最有营养的滋补品,所以以至于我吃煮鸡蛋吃到最后连看都不愿多看一眼。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外婆悄悄的把我叫进屋子偷偷的塞给我一个香蕉吃,现在回想起来能感受到的与当时已完全不同。小时候感受到的只是香蕉的美味,而如今感受到的是外婆暖暖的爱。虽然不在爸妈身边,虽然没有感受到父爱母爱,我获得的爱一点也不比别人少,所以觉得也并没有什么缺憾。只是有时候会被村上的大人们逗笑说是“黑户,不是我们村的孩子。“这些话对当时的我来说根本无关痛痒。
无忧无虑的长到了六岁,我并不知道也体会不到0∽6岁,外婆养育我吃了多苦受,付出多少爱。这一年我的小伙伴上学了,我并不知道上学是做什么的,但看别人上学我也想上学。外婆也想着自己年纪大了,总归是要把我送到父母身边让父母送我接受教育。这一年的春节,父母拉着架子车,把我拉走了。我带着对新家的好奇,对上学的憧憬,并没有太舍的离开。只是我不知道,我离开外婆家的这一天,我的姐姐哥哥和舅妈伤心的哭了一夜,而我的外婆是不是一夜未眠……
在我的父母家我开始了我的新生活,我并没有如期盼般的入学。回来的这一年,我开始学扫地,学烧锅,去放羊,还要带2岁的弟弟……记忆中的扫地不知道是怎么学会的,只记得被母亲嫌弃扫的不干净;记忆中我不知道是怎么学会烧锅的,只记得第一次用火柴点火吓的赶紧扔到了地上,第一次做饭把锅烧干了;记忆中的弟弟一直让我背着,放到地上一步也不肯走;记忆中弟弟吃饼干,火腿肠我只有看着的份;记忆中姐姐总是嫌弃我不让我跟着,就算吃口馍头她一吃,就挨她白眼;记忆中,在冬日里一个月圆的傍晚,在院子中与村里小伙伴和村里的婶婶大娘玩“猫抓老鼠”我那不合身的棉裤一会一掉被母亲连同在内的大家伙当做笑柄……回来的我如同一个弃儿……那么爱嚎嚎大哭的,我敢默默流眼泪想念我的外婆和哥哥姐姐,因为母亲最讨厌我大哭。
不记得是哪一天,只记得一个夏日,我在挨了父亲一顿臭骂后,离家出走了……我要回姥姥那里,凭着仅有的一次记忆,我走啊走最后不知道走到了哪里,最后又被好心人送了回来……后来我还一直再想我怎么那么笨,为什么要说爸爸家村里名字,而不说外婆家村的名字?也许走失了,太害怕太慌乱吧。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好歹父母让我上学了,很快我爱上了上学,也许是因为上学的至少比在家里干活、挨吵、挨骂幸福多了……生活就是这样,怎么可能会让幸福进行到底呢总归要加点料。这样幸福上学的日子也就持续到我上五年级,父亲得了高血压的病。得高血压病的那个时候并不像现在这么多这么常见,父亲像得了绝症一样消极颓废;为给父亲看病,薄弱贫穷的家更加一贫如洗,母亲对我说:“你别上学了,家里供不起你们三个。你看你是要爹还是上学。”母亲从来没有让我感受到过母亲的柔软,我体会不了母亲的难。只记得我哭着说:“两个都要。”
我的学涯到这真的就终止了吗?也许没有外婆,真的就定格到小学毕业了。她把学费给我交了,虽然我的童年结束了,但学业总算是延续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