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关系中的自我|从个体视角到关系视角:思维进化的关键是需要知道,所有知识都是局部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探索更多可能性留下空间。这么做不是要简单罗列出好呢多不同的东西,而是需要你对同样的东西有更多更深的理解。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关系里的人总是一起出现,互相定义,互相成就。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是学习好,听话,聪明做好孩子的角色。孩子对父母的期待是关心关爱自己。在不同关系里同一个人会有不一样的定义前一秒训斥孩子,后一秒对老师笑脸相迎。并不是说这个人善变,而是在不同关系里有不同的定义(角色、位置、行为期待)是孩子的父母,同时是学生的家长。
2、关系中自我的四个层次:1人无时无刻不在关系当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独处的时候独处的空间也是关系界定的,不能闯入自己的房间是和其他人达成的共识。2、在不同的关系中,自我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可以和陌生人说话脸红、害羞,也可以在熟悉的朋友面前玩的很嗨。有些人觉得自己很自卑,可是假设在某段关系中,有人真诚地相信他们、赞赏他们、他们也会很自信。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塑造了一种心关系(心理学家眼里的世界)。3决定我们行为的是我们所处的关系,不是我们的个性。所谓的人格或者个性,是人在某一段特定关系中的行为、语言和情绪表达。是所处的关系,而不是个性,决定了人的行为。4从关系的角度出发,我们思考问题的维度会发生重大转化。一些看起来似乎无解的问题,用关系的视角考虑,就有了合理的答案。同样为老板工作,对认同的老板会更加认真工作,减少拖延。
3、关系的视角拓展改变的空间:有时候,妨碍改变的,正式我们头脑里那个顽固的“自我概念”。如果从关系的视角来理解,你在不同关系中的自我是不一样的,那你就可以去不同的关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你再不需要给自己贴类似“敏感内向”“自卑”“自信 ”这样的个性标签,而是会去审视,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导致了现在的行为。从关系看自我是正念思维,就是近的思维。
4、关系如何影响你的行为的?同样的大学生做警察和狱警心里会有不同的结果。社会预设了你的角色,位置,行为模式。看的书、听到的故事、看的电影、电视剧、每次开会、培训都是在告诉你现在的你要有怎样的行为模式。人和人的关系从生活的各个方面改造着每个人。这也是教育为什么重要。人在幼年的时候最容易被改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努力。每代人会有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关系让我勤劳、勇敢、真诚、热心!
5、角色的本质,是人和人在关系中产生的一种行为期待,是关系里的人共同达成的隐形契约。要求和期待之间的矛盾是:当别人跟我们说一件事时,他对我们时有角色期待的。这种角色期待提供了行为线索,让我们不自觉地顺应,做出符合别人期待的行为。有些妈妈很焦虑,一边对老师说孩子太没自主性了,希望他能自主做事。另一边却帮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做好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角色的期待里,他们把孩子放到了一个没有自主性的位置上。当然孩子把自己放在什么事都有我妈的位置上,因此,无论他们在语言上怎么要求,孩子都不会发展出自主性。这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他们所在的角色和位置限定的。
6、调整角色的三个方法:1首先在回应对方之前要先想想,对方把我们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和角色上?我们是否接受这个位置和角色。2其次,如果我们和别人相处时感到一些不舒服,就要思考,是不是我们自己的位置或者角色有问题。3最后,如果我们对一个人有期待,不要在语言上要求他,而要像我们期待他的样子那样对他。当然前提是我们要真诚地相信这个人有值得期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