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夫妻关系一定要重于亲子关系?
在中国的大部分家庭中,有一个普遍现象,一旦孩子降临,整个家庭都会将其视为宇宙中心,所有大人的注意力都会围绕着孩子,家庭以孩子为中心运转,生活中心很容易倾斜,而家庭中所有的亲密关系的次序都会排在孩子后面。于是,在长久的家庭生活中,夫妻双方的期待都在子女身上,他们把所有精力都付出在孩子身上,在对待孩子时所积累的怨气无法宣泄,彼此成为对方的泄气桶,导致夫妻关系的恶化。著名社会学家了马斯特调查发现,有83%的夫妻在生下第一个孩子后经历了艰难的婚姻危机。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婚姻满意度会下降百分之40到67%。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关系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基石,没有良好的夫妻关系,很难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因为父母相处的模式就是孩子习得的模式,和谐的相处模式可以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激发起孩子认识和探索世界的动力,也可以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因为孩子眼中的家就是爸妈。
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杜威说,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夫妻双方对孩子的关注可以较高,但是决不能舍弃夫妻关系,而主营亲子关系,因为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的经营会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和孩子完整人格情感体系的形成。
健康和谐的环境和关系,父母对待孩子会更有耐心,促使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对爱有最早的启蒙和价值认知。孩子不用面对太多的冲突,从父母相处的体贴和关怀中感受到的是温暖恩爱,如沐春风,学会的是宽容,感恩回馈与分享,懂得的是如何爱人爱己,这将影响孩子一生对爱的定义。长大后,无论是面对人际关系还是亲密关系,孩子都会是一个包容开朗的人,因为它眼中的世界充满阳光,相反,当夫妻关系不和睦时,即便是完整的家庭,也是不稳定的,冷暴力家庭的孩子学不会责任感和沟通,他们的世界从小就是随时都可能破碎的,在不稳定的家庭中,孩子无法感受到安全感,高频争吵家庭长大的孩子从父母的争吵中只能学会计较和暴躁,他们学不会控制情绪,难于与人相处。当他们害怕父母把怒气转到自己身上时,可能会形成唯唯诺诺的讨好型人格或自私自利的偏执型人格。
一个人对于亲密关系的认知,往往是从幼年时期培养而来的,父母的关系往往是孩子未来夫妻关系的原形。夫妻关系对于孩子的未来家庭、自我认知的影响都十分深远,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对孩子的婚恋观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会在父母的相处模式中学习到该如何跟异性相处,这是他们最早看到的两性关系。当父母向子女表达的是我们都很爱你,但我们也很爱对方,父母之间经常表达爱意,互相尊重,那对于孩子而言,他会觉得自己也有能力去建立一个美好的家庭,霍思燕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向渡江表白,你说我可能有了孩子就不爱你了,最爱的是孩子,其实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就是你,而杜江也在无时无刻表达着对妻子的爱,他会经常对儿子嗯哼说,妈妈才是家里的老大,嗯哼从父母的爱中吸取了足够的滋养,性格阳光情商很高,而且小小年纪就会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
孩子在未成年时缺乏自主决定的能力,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双方都会参与对方的生活,都是常态。然而孩子成年后,父母和孩子的边界逐渐清晰,经历分离是完整亲子关系的必经之路,但是在传统的家庭环境下,许多家庭成员之间的边界都是被剥夺的。父母天然的就认为你是我的孩子,我就一定有权利干预你的事,因为你的事儿就是我的事儿。甚至有些行事强势,唯我独尊事事控制孩子,于是孩子独立的苗头早早地被扼杀在了摇篮里。如果一个家庭里面父母分不清自己和孩子是相互独立的个体,很容易造成孩子自我认知不足,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亲子关系也必然在往后削弱孩子的其他社会关系。孩子是家庭成员,也是独立的个体,他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受爸妈的影响,但他不属于任何人,他属于他自己。
把爱人放在关系链中最重要的位置上,是经营好一段婚姻,维系一个家庭的关键。这不是说其他关系不重要,而是在一个家庭中分清主次是一种处理关系的智慧,在很多和睦的家庭里都存在着一个显著的特征,不会把孩子当成生活的全部,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样的父母既没有把自己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又能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成长环境,对于孩子来说,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自己的爸爸妈妈彼此相爱,因为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真正得到父母同时给予的全部的爱。
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父母真正成功的爱,不在于给予孩子什么,而在于让孩子从自己身上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