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人人都在说:“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对于创新,我们都比较熟悉,可以简单地理解成:发现或发明原来没有东西。那么创业到底是什么呢?它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只是注册一家公司,拿到营业执照,然后在办公室摆几台电脑就可以理解为创业了吗?
在我们不太好理解某些概念时,我们可以尝试用中翻中的技巧来帮助我们理解。
所谓的中翻中,就是将专业名词翻译成白话文即可。
比如说一家餐馆的运营能力如何,我们就可以说成翻桌率,它们的翻桌率越高,运营能力当然就越好咯。
同理,我们将创业翻译成生意,就使得看着有点虚无缥缈的理解,一下子变成我们熟悉的事物。
对于生意的划分,经过一周的打磨,可以将其大抵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满足温饱的生意;
2、能够赚钱的生意;
3、能够成长的生意;
4、能够做到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
之前在看《小岛经济学》时,作者的有一个观点也深深触动了我,“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投入>产出)的企业或公司,都是在浪费社会的资源”。由此看来,这样的企业或公司其实不是在做生意,因为连生意的第一层解决自身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更谈不上保持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了。
对于生意的理解,我之前的确只停留在“满足温饱”和“能够赚钱”的两种方式,乃不知“能够成长的生意”,无论“能够做到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
所谓的“能够成长的生意”,其实就是在你富余的基础上,会拥有得越来越多;而所谓的“能够做到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其实就是按照一定的速率,来增加你拥有的。
这两个概念中的:成长与成长率,其实就类似于我们初中物理学的速度与加速度,世界在以一定的速度在前进,如果我们没有速度,将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同样的,如果我们跑在世界的前面,那必须要有加速度。
因而,对于生意来说“能够做到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才是我们最终追寻的。
那么在没有这样的生意出现的情况下,我们该做什么呢?
时刻准备着。
这里分享一下留言区宛不大同学写的留言,感觉挺有意思的: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出国的,所以坚持学会用英语。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创业的,所以努力去学习更多。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出书的,所以现在坚持去写作。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有钱的,所以开始去学习理财。
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成功的,所以失败是要体验的。
知道自己现在一定会被嘲笑,我要选择无条件自信。
当我在听到还有成长率的生意时,确实有些压力倍增,因为目前都还没有让自己一直保持成长,就更别说成长率一直在增加的情况了。
不过现在知道应该还不算晚,现在有压力是好事,有压力才有动力,知道自己目前的状况,找出问题出在哪里,然后想办法解决,这才是我当务之急需要做的事情。
目前的我,也正在为了温饱而奋斗,并没有涉及到创业,但这确实不妨碍我可以为之后的不断增加的成长率生意做准备,把注意点放到自身上,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那些高大上的理论。即便现在是在“为别人打工”,其实也是在“为自己打工”,经常思考自己有没有成长,成长率如何,有什么办法能提高成长率。
如此这般,希望在成长的路上不断精进,时刻准备着,戒骄戒躁,机会来临时才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