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与“师父”,区别知多少

“师傅”与“师父”是两个与传道解惑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混用这两个称呼。

“师傅”一词,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称老师为师傅,《战国策》:“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于诵。”这里师傅与教学关联,指的是老师。秦汉以后,演变为了专指帝王(包括帝和王)的老师。师傅的这一意义,来源于太师和太傅的合称。《史记·吴王濞传》:“吴太子师傅皆楚人。”一个“皆”字可见“师”和“傅”是并列关系。至于用师傅来称呼工、商、戏剧等行业中传授技艺的人,则是清代中后期以后的事情。按工人们在工厂互称“师傅”的习惯,称任何一个成年人尤其是年长的人为师傅,则更是 20世纪60年代的事情。

“师父”的称呼,是在唐代出现的。姚思廉的《梁书》中“宋国子祭酒,领东海王师父”。其中所指,和“师傅”完全相同,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元明时期,“师父”往往用作对和尚、道士的尊称。

由于受重教尊师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点。“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的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

“师傅”和“师父”最基本的意义是相通的,这就是指传授知识或技艺的人。相对于“师傅”而言,“师父”的所指更加宽泛一些,它包含了“师傅”的一切意义。在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可以混用。

“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显然更加深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写在前面的话: 曾几何时,光鲜亮丽的高档写字楼成为很多高校毕业生内心向往的地方,他们无一例外地幻想着,有一天能够踏...
    会宁248南有亮阅读 469评论 0 1
  • 【一个目标】我三个月短期的目标是:我祈愿所有孩子有激情有梦想,积极主动,快乐成长,乐于助人,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中...
    lindacheng2017阅读 284评论 0 0
  • 最近天气转暖,各种花花草草都争相吐露芬芳,人们的衣服也都换上了薄款。每天清晨,迎着朝霞,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静月2017阅读 420评论 0 1
  • 最近,最火的电视剧就是《人民的名义》了。当然,我也一直在追剧。 不过,作为一个妈妈,除了看到大家都看到的东西,还可...
    不辣的妈阅读 526评论 0 2
  • 基本的定义 让我们从一些基本的定义开始。 给定一个名为C的类,在复杂的多继承场景下为它确定重载方法的顺序,即指定C...
    大蟒传奇阅读 2,73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