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三十岁了,没有车,没有房,连一份真正体面的工作都没有。
每天都在加班,像无尽的循环;父母不停地催婚,亲戚三不五时的冷嘲热讽,那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话像刀子,一点点磨掉我仅存的耐心。
那天,在会议上,我的上司还是一如既往地拆我的台。那个瞬间,我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
“你行你上啊!我不管了,谁爱干谁干去!”我冲着会议室吼完,转身离开,连头都没回。
我来到天台的休息区,眼泪终于在那一刻不争气地掉了下来。
不是因为工作太难,也不是因为上司太苛刻,而是我突然开始怀疑这个世界了。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这个项目明明不是我一个人负责的,凭什么你甩手不管了,还要来指责我?你一句话,推翻我所有的努力,拆掉我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方案。
太多的委屈卡在喉咙,想骂回去,想把那场没吵赢的架再演一遍,这次一定要赢。但最终,我只是一个人坐在楼顶,默默想着,接下来该怎么收场,该怎么向部门经理汇报。
这时,手机响了一下,是大学群里几个好友的信息:
好友A:“啊啊啊,我们部门那个傻逼又开始作妖了。”
好友B:“来来来,讲出你的故事!”
好友C:“我leader今天早上也发疯了。”
好友A:“早上我交的方案他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问他哪里不行又说不上来,气死我了。”
好友B:“同款leader+1。”
好友C:“+10086。”
好友A:“不行了,周末我要回家,让我妈做点好吃的,安慰一下我破碎的心灵。”
这条信息一发出来,群里突然安静了。
我看着聊天记录,心里一阵酸涩。她们沉默,是因为羡慕她能“回家”;而我,是因为根本没有家可回。
我有的,只是一个永远围着哥哥转的家。一个母亲一心只想着儿子,一个父亲眼里从来没有我。那个所谓的“家”,从来没有真正接纳过“我”。
还记得那年,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哥哥要结婚了,让我拿五万块给他当彩礼。
那时我才刚毕业第二年,一个月几千块的工资,五万对我来说是巨款。
“妈,能不能您和爸先凑一下?哥哥不是也有些积蓄吗?”我尝试讲道理,因为我别无选择。
“你没有吗?”她语气平淡,似乎没有不满,我竟有些以为她变了。
“我现在手上就几千块……”我没有提我给家里买的电器、生活用品,我觉得那是女儿应尽的责任,提与不提都不重要。
结果她说:“你都工作了怎么还没钱?我供你上那么多年学有什么用?你看看隔壁小花,早早出来打工,现在也挣了不少钱寄回家。”
“你工资那么低也就算了,还花了我们那么多钱念书。”
我沉默了。原来她根本没变。她眼里,只有儿子。
她或许也意识到我不高兴,又补了一句:“妞妞,妈是借你的,好不好?不信妈写欠条给你。等你结婚的时候,妈一定还你,好吗?”
“妈,我真的是你亲生的吗?”这句话,我忍不住问了出来。有时候我能理解她,可大多数时候我真的不明白:同样是她生的孩子,为什么我却像个外人?而我哥,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
她没有回应,只是挂了电话。
想到这里,我擦了擦眼泪,突然觉得职场的烦恼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辞职,大不了重新开始。但家人,是我这辈子都换不了的。
他们只关心哥哥的彩礼、车子和房子,那我呢?我没有车、没有房,他们会不会想过我的“嫁妆”该怎么办?还是,他们压根就没打算给我准备?
他们总催我结婚,可他们有没有想过,我也会被别人嫌弃?甚至会因为他们而被看不起?如果婆家担心我会偷偷接济娘家,我又该怎么面对?
我在群里发了一条信息:“长大后的女孩,真的没有家吗?”
看着这句话,我不知道是问自己,还是问她们,或者只是想确认,我是不是唯一一个没家的女孩。
好友D:“我觉得没有。”
好友B:“我也是。”
好友C:“我爸前几天还让我寄钱回去建房子,我钱包又瘪了。”
C发来一个“崩溃”的表情包,D跟了一个“我没钱”的表情。
我回复:“等我们有钱,一起买个房子吧。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一个不用担心被嫌弃的家,不是随时能被赶走的地方,也不是那个你回去还要看脸色的‘家’。也许现在万家灯火,我们那一盏还没亮,但以后,我们自己点亮。”
“情况好的话,养条狗吧。”
“爱情的话,就别祸害别人了。连我都不敢回的那个家,又怎么让别人来接受呢?”
好友们纷纷回应:“好呀!+1”“拉钩!”“一定实现!”
我看着对话框,没再说话。默默关掉手机,调整了一下情绪,起身往楼下走。
洗了把脸,又回到工位。
因为我知道,哪怕工作再辛苦、上司再讨厌,也没有家人带来的心寒更难熬。
我终于明白,自己真的长大了。
而我,也真的没有家了。